會所報導
六會所第1260期家訊
憑信而活
與信有關的五個點:第一,信就是信神是。當我們說『神是』,意思就是「我們不是」。希伯來十一章五至六節與創世記五章二十二至二十四節,都說到這事。來十一5~6,『以諾因着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着他,因為神把他接去了;原來他被接去以前,已經得了蒙神喜悅的見證。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五節說,以諾被提之前,就得了蒙神喜悅的見證。這意思是說,他是因着有信,而來到神面前。因為六節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信有神,直譯,信神是。所以,信就是信神是。創世記五章二十二至二十四節也說到以諾,但這裏是說到我們不是。以諾與神同行三百年,然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他就不是了。所以,信就是信神是,而我們不是。這意思是說,惟有祂在一切事上是,而我們在一切事上不是。祂在一切事上都是,而我們在一切事上都不是。以諾憑信與神同行,他信神是,自己不是,最終他被取去,他就不是了。他的靈、魂和體都不是,他就被提,不見了。我們若想要早些被提,就要信神是,而我們自己不是。這就是憑信而行。
第二,希伯來十二章一至二節告訴我們,信來自望斷以及於我們信心的創始者與成終者耶穌。我們要『憑着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賽程,望斷以及於耶穌,就是我們信心的創始者與成終者。』讓我們都望斷以及於耶穌;祂永遠不會讓我們失望。只要你注視祂,你就絕不會失望。我們原是不信的人,怎麼會有信?怎麼會沒有經過太多思考就信?二節第三註說,「耶穌乃是信心的創始者。祂是信心的發起者、開創者、源頭和因由。照我們天然的人,我們沒有信的能力,我們憑自己沒有信。那叫我們得救的信,乃是我們從主所得寶貴的信。(彼後一1。)當我們仰望耶穌,祂這賜生命的靈(林前十五45)就將祂自己,將祂信的成分,灌輸到我們裏面;這樣,自然而然的,有一種信在我們裏面升起,我們就有信心相信祂。這不是出於我們自己,乃是出於那將自己作信的成分,分賜到我們裏面,替我們信者的。因此,乃是主自己作我們的信。我們因着祂作我們的信而活,是因着祂的信,(加二20,)不是因着我們自己的信。」第四註說,「耶穌也是信心的完成者、完全者。祂要完成祂所起始的,完全祂所開創的。我們不斷的仰望祂,祂就要完成並完全我們奔跑屬天賽程所需要的信心。」
亞伯拉罕就是這樣,他被榮耀的神所傳輸並注入,因此他就有一個反應,這反應就是信。他信的能力,是來自榮耀的神向他顯現並注入到他裏面。「羅馬書的結晶」第九篇信息說,「希伯來十二章二節說,我們需要望斷以及於耶穌,就是我們信心的創始者與成終者。我們需要望斷耶穌以外的一切,因為有許多事物在打岔我們。有些年輕人來到全時間的訓練,可能有他們自己的想法,想像訓練有多麼好。但他們來了之後,可能會失望。召會生活也是一樣。你看看你當地的聖徒和光景,可能非常失望。但我要問:『有甚麼地方的召會能叫你滿意?』
「你要憑信而行並憑信受苦,就必須望斷一切事物。…不要看長老,不要看年長的姊妹,也不要看我;要望斷以及於耶穌,因為惟有耶穌纔是,一切其他的都不是。一切耶穌以外的人都一無所是,所以除了耶穌以外,不要看任何人。我們所信靠的是主,我們不信靠任何別的人。惟獨祂是;所以要望斷一切不是的事物,以及於那是一切的耶穌。這就是信。耶穌是我們信心的創始者與成終者,所以我們的信心乃是耶穌。祂是我們信心的起始和完成。
「聖經告訴我們,神的經綸是在信仰裏。信是所望之事的質實,是未見之事的確證。(來十一1。)神的經綸是一種計畫,是關於我們所未見的事。我在主恢復工作的中心已經六十多年。我看見有許多人抱着遠大的夢想進到恢復中,他們進來之後到處看看,卻看不見甚麼。在這裏甚麼也沒有,只有耶穌!我們需要望斷一切不是的事物,以及於耶穌。」(一二一至一二二頁。)
信是我們對神的反應,乃是因着祂注入、灌注、並浸透到我們裏面而產生的。這就是亞伯拉罕裏面,因着榮耀之神向他顯現所產生信的反應,是他被神注入、灌注、浸透所產生的反應。許多人以為亞伯拉罕是信心的巨人,但我們讀亞伯拉罕的記載就發現,他與我們並沒有甚麼不同,都是拖拖拉拉的跟從神。神一再對他說話,不只一次對他說到要過河,要進到美地,走遍美地。因此,亞伯拉罕並不是信心的巨人,只有神自己是信心的巨人。神這位信心的巨人,將自己注入、灌注到亞伯拉罕裏面。亞伯拉罕的信不是來自他天然的能力,不是源自於他自己。他信神,乃是因着神在他裏面神聖的注入。我們都需要向這神聖的注入完全敞開,讓神注入到我們裏面。
照希伯來十二章一至二節,信也是將主觀的神應用到我們的所是裏。因此,在神沒有一件事是不可能的,在信也沒有一件事是不可能的。馬太十七章二十節和十九章二十六節,都說到這件事。在神凡事都能,在信也凡事都能。因為信就是主觀的神應用到我們的所是裏。
第三,林後四章十三節說,我們調和的靈是信心的靈。當主耶穌將祂自己注入到我們裏面時,祂這位賜生命的靈就進到我們靈裏作我們的信;因此我們調和的靈就是信心的靈。我們若要信主耶穌,要信神話語中的一切,並信這分將神話語向我們打開的職事,就需要操練我們信心的靈。我們要操練我們的靈,相信神經綸中的一切事,相信這位作神經綸中心與普及的基督,並要操練我們的靈,講說這位作神經綸中心與普及的基督。我們的靈是信心的靈,我們要隨時操練我們信心的靈。
第四,信是藉愛運行。加拉太五章六節,『藉着愛運行的信。』當我們說,「主耶穌,我愛你。」信就藉着愛運行。我們要作一班愛祂的子民。我們愛主耶穌,就會被帶到祂的顯現裏。約十四21,『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親自向他顯現。』當我們愛主,我們就蒙父所愛,主也要愛我們,並且要親自向我們顯現。祂向我們顯現,就是將祂自己注入到我們裏面,信就是這樣藉着我們愛祂,而運行在我們裏面。
第五,信是由於聽,聽是藉着基督的話;這可見於羅馬十章十七節。加拉太三章五節也說到『聽信仰』。我們在召會的聚會中,在職事的聚會裏,就是在聽信仰。這時,信就藉着我們的聽而來,而聽是藉着基督的話。在一場又一場的聚會裏,我們都能享受聽信仰。
聽信仰,至少含示八個項目:聽神的話、珍賞主、呼求主、接受那靈的供應、接受基督、聯於基督、有分於基督、並享受基督。
【摘自「創世記結晶讀經(二)信息摘要」第二篇】
◆代禱與報告事項
一、本週真理課程二級卷二追求第二十四課壹~叁。晨興聖言追求「創世記結晶讀經(三)」第十五週。聖經恢復本讀經進度:腓一~二11。
二、本週例會正常。1/28(週二)19:30有「分區禱告聚會」。
三、2/1、2(週六、主日)於小巨蛋有「臺北市召會新春特別聚會」。時間如下:
二月一日(週六) |
二月二日(主日) |
||
12:00 |
入場 |
8:00 |
入場 |
13:30 |
第一堂聚會 |
9:00 |
第三堂聚會 |
15:00 |
展覽 |
10:30 |
擘餅聚會 |
15:30 |
第二堂聚會 |
11:10 |
展覽 |
11:40 |
LMA交通 |
四、請各區聖徒彼此邀約參加每週六早上7:00~8:00晨興及8:00~8:30會所整潔相調,每區目標五位(會所區十位)聖徒到會。
五、請為病痛者代禱:【會所區】吳俊緯弟兄(異位性皮膚炎);姊妹-季孫錫芳(摔傷),王雲霞(腦溢血)。【光復區】姊妹-潘陳仁慈(跌傷),王俞淑玉(身體衰弱);連劉家允小姐(連冠勳弟兄之妻,術後恢復)。
六、請為受浸新人代禱:【會所區】林戴春桃姊妹。
請為考學者代禱:【升高中】劉立禧、陳亞歷、李美慧、王敬皓、張鈞凱、鄭宇彤、馬若蓁、徐安可、林佩柔。【升大學】林肇全、陳思婷、陳廷頡、王振皓、鄭宇辰、游旻勳、張承儒、李耀靈、周嘉紹、黃智勳、王建文、林思蓓。
六會所第1261期家訊
完成神定旨的後裔 聖經裏關於後裔,有非常美妙的啟示,與三個人物有關:第一是女人的後裔,(創三15,賽七14,加四4,)第二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創十二7,太一1,加三16,)第三是大衛的後裔。(撒下七12~14,太一1,羅一3,啟二二16。)整本聖經的啟示,乃是聯於後裔的這三方面;這三面的後裔,都是指耶穌基督這包羅萬有、奇妙的人位。基督作為這位三重的後裔,摸着了整本聖經神聖啟示的素質。 我們要產生亞伯拉罕的後裔,就需要以下的條件:第一,我們需要被帶到盡頭,被了結。大衛必須與他的列祖同睡,神纔要興起從大衛腹中所出的後裔(撒下七12);亞伯拉罕必須到九十九歲,身體如同已死,神纔要從他生出以撒。(創十七1,羅四19。)這指明我們都必須被帶到盡頭,被了結。第二,必須基督作到我們裏面。我們每天都要用以弗所三章十六至十七節的話禱告,「父阿,求你藉着你的靈,用大能使我得以加強到裏面的人裏,使基督藉着信,安家在我心裏。』這是神在祂經綸裏中心的工作,這也是惟一能完成神永遠定旨的路。每一天,我們都需要讓基督將祂自己作到我們裏面。我們若真被了結,對自己不再有盼望,我們就會是一個敞開的器皿,讓神將祂自己一天一天作到我們裏面。第三,我們需要與神的恩典合作,這恩典就是我們的撒拉。總結來說,我們需要被了結,讓基督作到我們裏面,並與神的恩典合作。如此,我們纔能完成神的定旨。 在「神在與人聯結中的歷史」一書中,李弟兄很詳細指出,神曾經四次向亞伯拉罕顯現,十二次向他說話。(一○六至一一○頁。)每一次神向我們顯現,對我們說話,都是叫我們再一次的接受神的傳輸、注入和浸透。如果我們要成為今日的亞伯拉罕,完成神的定旨,最迫切的需要就是每天都要在神的顯現之下,有神向我們說話。…我們必須讓主將祂自己作到我們裏面,這是每日、逐漸、一點一點的事。相信每次的特會和訓練,都是給主機會,向我們大量的傳輸和注入。然而,在這些特會和訓練之外,我們還需要每天一點一點的接受傳輸。絕不要停止接受傳輸,乃要一再的來到主面前,在祂的顯現之下,來到祂的說話裏面。我們得着傳輸,就會有反應。我們反應,神也會向我們反應。我們再反應,神又向我們反應;藉着這樣彼此來來回回的反應,神的生命就在我們裏面長大,在我們裏面擴增。我們就能成為那完成神定旨的後裔。 基督就是那後裔,我們與基督是一,我們也就是那後裔。作為那後裔,我們得着了神應許的應驗,結果產生了義;這個義就是基督自己。現今,這位基督成了賜生命的靈(林前十五45下),分賜到我們裏面,將神聖的成分,就是神的生命和性情,分賜到我們裏面,使我們與祂成為一。我們眾人都要成為那團體的後裔,也就是那惟一後裔的繁增,像天上的星那樣多;我們要成為承受世界的人,成為神的國,成為基督在地上的身體。【摘自「創世記結晶讀經(二)信息摘要」第三篇】 快快收割 全家得救 我所親愛且想念的六會所弟兄姊妹,願你們平安喜樂!謝謝你們的扶持與代禱,我能彀在訓練安排的開展中,有分神今日的行動。來到嘉義太保已數週,很珍賞太保聖徒人數雖少,但卻積極擺上每一位的功用,藉此,神就在這裏作大事。 嘉義太保是縣政府重劃區,有四所大專院校,其中有許多需要幫助的學生;有新式建築也有老舊社區,居民不像鄉下人那樣單純,卻仍帶着傳統保守的觀念。 開展頭兩週我們帶了許多大學生受浸,他們單純的相信,喜歡來與我們用飯、傳福音;且像撒瑪利亞婦人一樣,回到學校又帶同學來聽福音。 但在叩門上,雖然有很多向我們敞開的家,但總因有傳統束縛、長輩壓力,無法過受浸的關。當我們不知如何突破,只能跪在主前、同心合意禁食禱告時,關鍵的家一一出現:有初次進到家裏就單純喜樂接受的夫婦;有接觸兩年的家終於點頭,甚至小二的兒子也清楚得救;有在路上遇到的阿公,邀請我們回家帶全家人進入神的國。 開展中摸着,因着我們常有彼此敞開的交通、竭力迫切的禱告,並有嘉義眾召會鄰近聖徒的配搭,這裏聖靈的水流越來越澎湃,當我們帶着水流出去的時候,凡流所到之處,百物都必活。至今已有七十位得救,並且大部分常存;還有十三個敞開接受牧養的家。 為着主在太保這地的權益,請繼續為我們代禱:使我們有從主來的膏油塗抹,對這些敞開的家說關鍵的話,快快收割、全家得救!盼望得救的學生或青職、中壯年都不僅常存,且能起來盡功用!好讓這裏的聖徒繁茂復興,金燈臺見證更明亮。 【簡晨露姊妹】 以色列行蒙恩見證 ﹝起源在於神﹞來Israel的起初幾週最常問主的一句話就是,「主,你叫我來到這裏,究竟是為了甚麼?」由於許多為難,總想提早返臺,卻都藉着禱告而暫時平息,但我魂仍不安息。直到在一次午禱中,王弟兄交通到一位當地的姊妹Mercy剛生產完,卻得了產褥熱而發燒不止,其兩歲多的大女兒腿又受傷,急需學員們代禱與服事。聽到這交通後,連續兩天,主在我靈裏一直催促我,「去服事,去服事。」經與弟兄交通後,我與瑋芬姊妹一同配搭前往服事姊妹。 ﹝過程在於神﹞在前往Mercy姊妹家前,我們先為着當天所有的服事有禱告,然後再到市場買些食材。到了Mercry姊妹家,我們作整潔的同時也作菜,且幫忙照顧兩個孩子。重要的是與Mercy姊妹交通、禱告、唱詩,覺得非常喜樂。原本身心疲憊的我,卻在這樣服事的過程中活了過來,使我不再注意雞毛蒜皮的事,而是享受「雞肉與雞蛋」的豐富。 ﹝結果歸於神﹞因基督是全豐全足、包羅萬有的,所以我們的服事也是包羅萬有的-看到甚麼,就作甚麼-如同在自己的家一樣。雖然我們沒有很好的英語能力,卻藉着孩子們,我們與Mercy姊妹一家有了美好的交通。我們或在坐車途中,或走在路上,我們一行人都有甜美的交通與禱告,求主使我們的服事是為着基督身體的建造。【林吳恩寧姊妹】 ◆代禱與報告事項 一、 本週晨興聖言追求「創世記結晶讀經(三)」第十六週。聖經恢復本讀經進度:腓二12~三。 二、 本週例會正常。2/4(週二)19:30有「分區禱告聚會」。 三、 2/8(週六)19:30於劉立禧弟兄家有「青少年聚會」,點心愛筵服事:敦南區。 四、 感謝主,二○一三年本會所共有九十六位新人受浸得救。願我們再被主擴大,承接更多的祝福。為此,特於2/22(週六)8:00在宜蘭市召會進士會所有「全會所事奉相調」。參加對象:各區參加禱告事奉聚會、主日會前豫備聚會,或有心事奉者。費用:每人400元(含車資100元、中餐250元、雜費50元;除學齡前幼兒免費外,參加者每人會所補助200元)。請聖徒們於2/9(主日)前向各區負責弟兄報名並繳費。 五、 請各區聖徒彼此邀約參加每週六早上7:00~8:00晨興及8:00~8:30會所整潔相調,每區目標五位(會所區十位)聖徒到會。 六、 請為病痛者代禱:【會所區】吳俊緯弟兄(異位性皮膚炎);姊妹-季孫錫芳(摔傷),王雲霞(腦溢血)。【光復區】姊妹-潘陳仁慈(跌傷),王俞淑玉(身體衰弱);連劉家允小姐(連冠勳弟兄之妻,術後恢復)。 七、 請為受浸新人代禱:【會所區】林戴春桃姊妹。 八、 請為考學者代禱:【升高中】劉立禧、陳亞歷、李美慧、王敬皓、張鈞凱、鄭宇彤、馬若蓁、徐安可、林佩柔。【升大學】林肇全、陳思婷、陳廷頡、王振皓、鄭宇辰、游旻勳、張承儒、李耀靈、周嘉紹、黃智勳、王建文、林思蓓、李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