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召會網站

真理

在基督徒生活與召會生活中神國的發展(四)照著靈顧到別人並領悟神的赦免而過國度的生活

馬太七章一至十二節論到國度子民待人的原則,啟示出國度子民身上屬天的管治,要求他們照著靈顧到別人。首先,國度子民在國度屬天的管治之下,活在謙卑的靈裏,總是審判自己,不審判別人。我們對待別人,必須棄絕自己而考慮他們,同情他們,憐憫他們。每當我們看見我們弟兄眼中的刺,必須使我們想到自己眼中的梁木。再者,我們不該把聖物給狗,或把我們的珍珠丟在豬前,免得牠們用腳踐踏珍珠,並且轉過來撕裂我們。在馬太七章六節,『聖物』必是指客觀的真理,那是屬於神的;『你們的珍珠』必是指主觀的經歷,這是我們的。當我們和別人談到真理和對基督寶貴的經歷時,我們必須察知並斷定,他們是否有度量接受我們所要分享的。另外,當我們接觸人,與人相處時,我們必須求、尋找、叩門,好得著正確的路接觸他們。國度子民接觸人最好的路,乃是照著國度並照著那靈。為此,我們需要將自己禱告到神裏面,接受那化身在祂靈裏的豐富(路十一13),使我們自己和所有在我們照顧下的人,都得著餧養。

我們要過國度生活,神人生活,召會生活,就必須謙卑,不輕看任何信徒,乃要愛我們的弟兄,赦免我們的弟兄(太十八1~35)。要過國度生活,我們必須降卑自己,變成像小孩子一樣。我們不該絆跌人,也不立下絆跌人的事。我們甚至不該輕看信主的一個小子,並且應該無限度的赦免弟兄。我們必須赦免得罪我們的弟兄,甚至七十個七次。我們必須赦免人,如同主赦免了我們一樣。

我們必須看見並領悟在神的國裏有五種赦免。第一,是永遠的赦免,就是得救的赦免,與生命有關。當我們一信入主耶穌的時候,我們一切的罪就永遠得蒙赦免;我們永遠得著永遠的生命,並且永遠得稱義。第二,是假借的赦免,這與召會有關。主將聖靈賜給祂的召會,叫召會在地上代表祂;如今神乃是藉著召會來赦免。假借的赦免,是神藉著人宣告赦免;一個人若剛得救,還不知道赦免的意義,這時最好有召會的代表站起來對他說,『你今天接受了主,你可以感謝主,因為祂已經赦免了你的罪!』第三,是恢復的赦免,這與交通有關。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犯了罪,良心就定罪我們,叫我們與神的交通受了攔阻。我們必須向神承認自己的罪與過犯,然後纔能在交通中得蒙赦免。我們若是得罪了弟兄,也要到他們面前去承認。我們若這樣作,就會恢復與神的交通,心中滿有救恩的喜樂。

第四,是政治的赦免,這與管教有關。神政治的赦免與神管理、管治、並對付我們的方式有關。當我們犯罪得罪神,只要我們向祂認罪,祂都赦免;我們與祂的交通能得著恢復,但祂可能改變對待我們的方式。例如,摩西在米利巴擊打磐石之後,就落在神政治的手下,不能進入迦南。對於別人,我們要學習寬大,要學習常常赦免別人;我們若隨便批評別人,輕易定罪別人,總是抱怨別人的行為,總是說別人對自己不好,這要叫我們落在神政治的手裏;我們若對人緊,神對我們也緊。第五,是國度的赦免,這與行政有關。我們若待人太嚴厲或在今世有不赦免的靈,就會在國度時代受管教。我們若苛刻的對待人,尖利的批評人,將來神要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們。求主施恩,叫我們能作憐憫人的人,不以苛刻、尖酸刻薄的手段對待人,好叫我們在那日也可以得蒙神的憐憫。

經歷、享受並彰顯基督(三)救恩的創始者(元帥)和先鋒,領許多的兒子藉著進入幔內並出到營外而進榮耀裏去(三十一)

神永遠的目標,是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裏去。神為著自己的榮耀創造、塑造、甚至造作我們,這榮耀是神的彰顯,也就是彰顯出來的神。我們對神最高的事奉,乃是在榮耀裏彰顯祂。神永遠的定旨,是要藉著祂所救贖的人,團體的彰顯祂自己。至終有神榮耀的新耶路撒冷,是神團體的彰顯。

基督是我們進入榮耀之完滿救恩的創始者(元帥)。耶穌是神聖榮耀的種子,落在地裏死了,並在復活裏長起來,在榮耀裏開花。基督為創始者、元帥、開拓者、先鋒,已領先進入榮耀。現今我們這些跟從祂的人,正在同一條路上,也要被帶進神為我們所命定同樣的榮耀裏。救恩的創始者(元帥),就是在榮耀裏的那人,是神榮耀的那人,乃是在我們裏面榮耀的種子。在我們裏面榮耀種子的長大,乃是個爭戰的過程。榮耀乃是神聖的元素從我們裏面開花。

我們是藉著受苦的過程得拯救進入榮耀,就是神的彰顯裏。作我們救恩創始者(元帥)的基督,藉著作我們的大祭司,為我們禱告並將神供應到我們裏面,盡祂的職責,領我們進入榮耀。作救恩創始者(元帥)的基督,也藉著聖別,生機的拯救神許多的兒子,而領他們進入榮耀,就是神團體的彰顯裏,這神聖的聖別是由聖別人的那靈在我們靈裏實施的。神聖的聖別,在完成神聖的經綸上,是主持的線,為要神聖的使我們『子化』,成為神的兒子,在生命和性情上與神一樣(但無分於祂的神格),作神的彰顯。神聖的聖別包括尋找的聖別、救贖的聖別、重生的聖別、更新的聖別、變化的聖別、模成的聖別、和得榮的聖別,使我們在榮耀裏完滿的成為基督的彰顯。

希伯來書的目標,就是最終的結論,乃是我們要進入幔內,並出到營外。進入幔內,意即進入主已在其中,在榮耀裏登寶座的至聖所;出到營外,意即脫離主曾從其中被人棄絕、驅逐的宗教。營表徵屬地又屬人的宗教組織,一切宗教都是屬人的組織,也是屬地的範圍,使人遠離神的經綸。我們必須在我們的靈裏,從經歷說,那裏是今天實際的至聖所;我們也必須出到宗教之外,那裏是今天實際的營。我們越在靈裏享受天上的基督,就越出到宗教的營外,跟隨受苦的耶穌。真正新約的職事,帶我們進入靈裏,就是進入幔內,對基督有享受,並加強我們跟隨耶穌出到營外,為著祂身體的緣故,交通於祂的受苦。在幔內,我們有分於天上基督的職事,使我們得著裝備,能將祂供應給營外乾渴的靈。

進入幔內就是進到我們的靈裏;當我們轉向我們的靈並操練我們的靈,我們就進入幔內。我們必須藉著將我們的靈如火挑旺起來、將我們的心思置於靈、並辨明我們的靈與魂,而操練、運用、並使用我們的靈。

以色列人拜了金牛犢後,摩西就遷到營外一個地方,凡求問主的,就出到那裏與他相會,因為主的同在和說話都在那裏。我們需要受金牛犢偶像的原則所警戒,這偶像乃是神所救贖之人所作的,使他們成了拜偶像的營。摩西因為曉得主的同在不再在百姓中間,就把他的帳棚遷移,支搭在離營一段距離的地方;他的帳棚於是成了神的帳棚。摩西遷移他的帳棚,遠離拜偶像的營之後,主與他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同伴說話。神與摩西是同伴、夥伴、同夥,同有一個事業,並在一個偉大事業中有共同的權益。因為摩西與神是親密的,所以他是一個懂得神心、照著神心、並能摸著神心的人。我們需要進入幔內並出到拜偶像的營外,與主有最親、最密的交通,使我們能成為與神有共同權益的人,能被神使用,執行祂在地上的事業。

經歷、享受並彰顯基督(三)在三一神裏的召會(三十)

三一神是新約的架構。我們藉著經歷並享受三一神,得以認識祂(約壹一5,二27,四16,五11~12)。祂不僅是我們信仰的對象,更藉著住在我們裏面,作我們的生命和生命的供應,給我們經歷並享受。我們藉著內在的享受主觀的神,而在經歷上認識祂。我們乃是在生命這條線上,並在生命長大的過程裏,得以認識三一神;我們越在生命裏長大,就越關切神聖的三一。

當三一神成為我們的經歷和享受時,祂不僅是那在寶座上宇宙般廣大的一位,祂也是那在我們心裏的一位。我們對三一神的認識不是在宇宙的寬廣裏,乃是在我們個人心的範圍裏(來八10~11)。新約所關切的乃是,我們要認識那已經進到我們這人靈裏居住,並渴望擴展到我們心的內裏各部分的一位。在新約裏,這樣對三一神的認識,乃是個人的、細節的、並經歷的。

聖經陳明一幅神聖三一為著完成祂的經綸而有之行動的圖畫。我們由此看見,聖經是照著一個管制原則寫的,就是三一神作到祂所揀選並救贖的人裏面,作他們的享受、飲料、生命的泉源和光(詩三六8~9)。這指明神要在祂的神聖三一裏,分賜到祂所揀選並救贖的人裏,作他們的經歷和享受,使他們成為祂團體的彰顯,直到永遠。


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保羅寫到,『在父神和主耶穌基督裏,帖撒羅尼迦人的召會』(一1)。這描繪出在帖撒羅尼迦的召會,一面是屬於帖撒羅尼迦人的,另一面是在父神和主耶穌基督裏的。召會是由父神所生,有祂的生命和性情,並在主耶穌基督一切的所是和所作裏,與祂有生機的聯結。

更進一步,當保羅說到在父神和主耶穌基督裏的召會,事實上他的意思是說,召會是在三一神裏。『父神』和『主耶穌基督』這樣的說法,都含示那靈。因為神聖三一的三者是不能分開的,所以每當我們有第一者父,我們也就有第二者子,也有第三者那靈。父、子、靈是一位神,不是三位神;祂們雖有分別,卻不分開;三者都是同時存在、互相內在的(約十四10~11)。就著祂們的永遠同時並存而言,神格的三者彼此有別,但祂們的永遠互相內在,卻使祂們成為一。

在神聖的經綸裏,神聖三一的三者在三個連續的時期裏,分別作工且表顯出來。但甚至在祂們經綸與工作的表顯裏,三者就素質說仍是同時並存、互相內在。父在子裏且憑著靈揀選我們(弗一4,彼前一2上)。子同著父憑著靈為我們完成救贖(約八29,來九14)。靈就是子(約十四26,林後三17),同著父(約十五26)在我們裏面作工。


召會在父神和主耶穌基督裏,意思是說,召會乃是在經過過程的三一神裏(太二八19,弗四4~6)。按照聖經,我們找不到召會只在神裏這回事;反之,召會乃是在經過過程的三一神裏(林後十三14)。在創世記一章,神是沒有經過過程的神,但在新約裏,祂成了經過過程的三一神(約七37~39,腓一19)。『經過過程』是指三一神在神聖經綸裏所經過的重要步驟,包括成為肉體、人性生活、釘十字架和復活。如今祂乃是賜生命的靈,作經過過程之三一神的終極完成。

在經過過程之三一神裏的召會,乃是在那成了賜生命之靈,同著父和子的一位裏的召會(約十四20)。父在子裏,子如今乃是賜生命的靈,住在我們裏面(約十四10~ 11,16~17,20)。當我們在父神和主耶穌基督裏,我們就是在那靈裏;因此,我們是在經過過程之三一神裏的召會。我們若看見召會是在三一神裏這個異象,這異象就會支配我們的思想、活動,及我們整個的生活。

經歷、享受並彰顯基督(三)使我們在聖別上無可指摘的原因,並使我們的靈、魂、體完全聖別的原因(二十九)

我們要為著召會生活過聖別的生活,就需要主使我們的心得以堅固,在聖別上無可指摘(在聖別上無可挑剔)(帖前三13)。心是人裏面諸部分的總匯,是人的總代表,是他的行動機關。我們的心是由我們魂的各部分心思、情感、意志,加上我們靈的部分良心所組成。我們的心及其在神前的光景,與我們的靈、魂、體在神前的光景,其間的關係是生機的、內在的、密不可分的。心是生命的進出口,是生命的『開關』。心不對了,靈裏的生命就受了阻礙,生命的律也就不得自由運行,不能通行無阻,而達不到我們全人的各部分。生命雖然有大能,但這大能卻受我們小小之心的控制。

神是不改變的一位,但按著我們天然的出生,我們的心在與人、與主之間的關係上是善變的。按照人天然、屬人的生命,沒有一個人有堅定的心。因為我們的心太容易改變了,所以它一點也不可靠(耶十七9~10,十三23)。我們的心有可指摘,因為我們的心刻變時翻。不改變的心就是無可指摘的心。在神的救恩裏,心的更新是一次而永遠的。但在我們的經歷裏,我們的心不斷在更新,因為它是善變的(結三六26,林後四16)。我們的心是善變的,所以需要被聖別的靈不斷的更新,好使我們的心在聖別的光景裏,就是在一種分別歸神、被神佔有、被神據有、並被神浸透的光景裏,得堅固、得建立(多三5)。

我們要成為『那些被聖別的』,過為著召會生活的聖別生活,就必須對付我們的心,而與『那聖別人的』內裏的運行合作(來二11)。神要我們的心軟、心清、心愛、心安。當我們被聖別的靈不斷更新,使我們的心得堅固,在聖別上無可指摘時,我們就漸漸成為新耶路撒冷,有神聖生命的新樣,也漸漸成為聖城,有神聖性情的聖別。

神不僅在祂法理的救贖裏藉著基督救贖的血使我們分別歸祂,而在地位上成為聖別,也在祂生機的拯救裏藉著祂自己聖別的性情用祂自己浸透我們,而在性情上聖化我們(帖前五23~24)。神在性情上聖化我們的靈、魂、體,乃是神聖的『子化』我們,使我們成為神的眾子,叫我們在生命和性情上,但不在神格上,成為與祂一樣,好使我們能作神的彰顯(弗一4~5,來二10~11)。神這樣聖別我們,就在我們靈、魂、體的素質裏變化我們,使我們在性質上全然像祂。如此,祂就保守我們的靈、魂、體全然完全(帖前五23)。在量的一面,神要全然聖別我們。在質的一面,神要保守我們得以完全,就是要保守我們的靈、魂、體得以完美。

我們要與神合作,在聖別中保守我們的靈,就必須藉著運用我們的靈,以保守我們的靈是活的。為此,我們必須運用我們的靈與神交通,並保守這靈脫離一切的玷污和污染。再者,我們要與神合作,在聖別中保守我們的魂,就必須清理我們心理之心的三條主要『動脈』,就是我們魂的各部分—我們的心思、情感和意志。除去心理之心三條主要動脈的阻塞之路,就是向主徹底認罪。我們需要停留在主面前一段時間,求主把我們完全帶進光中,根據祂所暴露的,承認我們的缺點、失誤、失敗、錯誤、惡行和諸罪。

最後,我們要與神合作,在聖別中保守我們的身體,就必須把我們的身體獻給祂,使我們能為著召會生活過聖別的生活,實行身體生活,以完成神純全的旨意。為此,我們必須不照我們的魂(舊人)生活,不將我們的身體獻給任何有罪的事物,倒要獻上自己作義的奴僕,獻上我們的肢體作義的兵器,並痛擊己身,叫身為奴,以成就我們神聖的目的,就是成為聖城。

經歷、享受並彰顯基督(三)神的奧祕—基督(二十八)

聖經裏面所說的奧祕,不光是指那些向我們隱藏,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更是指隱藏在神心裏的事。這就是聖經裏面論到奧祕的原則。歌羅西書二章二節說,『神的奧祕,就是基督。』神的奧祕是在基督裏顯明出來,所以基督就是神的奧祕。

聖經中有五大奧祕。宇宙的奧祕就是神,祂是宇宙的意義和目的(創一1,啟四11,弗三9)。人的奧祕也是神(創一26,亞十二1,林前二11)。神的奧祕就是基督(西二2)。基督的奧祕就是召會(弗三4,西四3)。召會的奧祕乃是基督的生機體,就是基督的身體作基督的擴大(弗一22~23,四4,16,五30,32)。

在以弗所書中,『奧祕』是一個重要的辭。在永遠裏神計畫了一個意願,但這意願隱藏在祂裏面,乃是個奧祕(一9)。神隱藏的定旨是個奧祕,這奧祕在我們調和之靈裏的揭示,就是奧祕的啟示(三3,5)。神的奧祕乃是祂隱藏的定旨,這奧祕有一個經綸,即奧祕的經綸(9)。基督是個奧祕,召會作為基督的身體彰顯基督,乃是基督的奧祕(4,西四3)。基督與召會是一靈,這是極大的奧祕(林前六17,弗五32)。

包羅萬有的基督是神的奧祕(西二2)。神自己是個奧祕,基督是這奧祕的奧祕。『神的奧祕』指明無法理解且解釋不來的事物。包羅萬有、延展無限的基督作為神的奧祕,是神的解釋、說明和彰顯,也就是神的話(約一1,14)。一切智慧和知識的寶藏,都藏在這位是神奧祕的基督裏面(西二3)。

基督作為神的奧祕,乃是神格豐滿的具體化身(9)。『神格一切的豐滿』乃指整個的神格,完整的神。神格既包含父、子、靈,神格的豐滿就必是父、子、靈的豐滿。基督是神格豐滿的具體化身,這意思是,三一神的豐滿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裏面。在基督成為肉體以前,神格的豐滿乃是居住在作為永遠之話的基督裏面(約一1)。從基督成為肉體穿上人的身體以後,神格的豐滿就開始有形有體的居住在祂裏面,並居住在祂得榮的身體裏,從今時直到永遠。

歌羅西書二章九節的『豐滿』不是指神的豐富,乃是指神豐富的彰顯。豐富是一樣東西的量,而豐滿是一樣東西流出來、溢出來,成為那樣東西的彰顯。神格的豐滿乃是神格的彰顯,就是神所是的彰顯。神格是在舊造(宇宙)中並在新造(召會)中得著彰顯(一15,18)。當神的兒子成為肉體成了一個人,在祂身上有神的豐滿,而我們從這豐滿裏都領受了(約一14,16)。約翰福音一章十六節裏的『恩』不是指豐富的恩,乃是指豐滿的恩;豐富的恩是在神裏面,而豐滿的恩是在基督耶穌裏。我們所領受的恩典乃是豐滿的恩典。從我們得救時開始,我們就可以恩上加恩的領受。

神格一切的豐滿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裏面。作為在基督裏的信徒,我們在基督裏得了豐滿。歌羅西書二章十節的『豐滿』,含完備,完全意。因著一切的豐滿都居住在基督裏,又因為我們已經被擺在祂裏面,所以我們也就得了豐滿,充滿一切神聖的豐富。我們就有分於祂所完成、所得著、並所達到的一切。為此,我們需要充分的領悟我們在基督裏所有的,並運用信心,好有分於我們在基督裏所有的一切。這豐滿是包羅萬有的,因此這豐滿為我們成就了一切,完全滿足並供應我們,且使我們得了豐滿,得以完全並完備。我們有包羅萬有、無窮無盡的豐滿,這豐滿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裏面,並且我們在祂裏面,也得了豐滿。

經歷、享受並彰顯基督(三)享受包羅萬有的基督作美地—我們所分得的分(二十七)

基督作居首位和包羅萬有者,乃是眾聖徒所分得的分(西一12)。『所分得的分』是指業分,如以色列人分得迦南美地之分,作他們的產業(書十四1)。新約信徒所分得的分,不是物質的土地,乃是包羅萬有的基督作為賜生命的靈(加三14)。美地的豐富豫表基督那追測不盡之豐富的不同方面,在祂的靈裏作祂信徒全備的供應(腓一19)。在基督裏的信徒享受那地的豐富,藉此被建造成為祂的身體,作神的家與神的國(弗一22~23,二21~22)。

神呼召的目的,是要將神所揀選的人帶進對流奶與蜜的美地所豫表包羅萬有之基督的享受裏(出三8)。奶和蜜是動物生命與植物生命的調和,是基督生命的兩面,救贖的一面和生產的一面(申二六9)。基督的生命救贖這一面是為著我們法理的救贖,基督的生命生產這一面是為著我們生機的拯救(約一29,十二24)。主桌子的表記之物,表徵基督的生命救贖與生產這兩面,為著神完整的救恩。因此,美地成了給我們享受的桌子、筵席(太二六26~28)。

我們必須『在光中』,好在包羅萬有之基督救贖與生產這兩面享受祂作美地(西一12)。神是光。神的話是光。基督是光。基督的生命是光。信徒是光。召會是燈臺發光照耀。我們必須喫神的話,好在包羅萬有之基督救贖與生產這兩面享受祂作美地。神的話是奶給我們喝,是蜜給我們喫(彼前二2,詩一一九103)。我們藉著享受基督作流奶與蜜之地,就被祂這奶與蜜所構成,正如雅歌書四章十一節所說,『我新婦,你的嘴脣滴下新蜜;你的舌下有蜜有奶』。蜜叫衰頹的人得著甦醒,奶餧養新蒙恩的人。尋求者裏面所蘊藏的是這樣大量的豐富,好像食物在舌下,可以隨時將基督的豐富分給需要的人。這一種甘甜,並非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產生的,乃是經過長時間的採集,經過裏面的運動,並且謹慎的收藏,纔有的。

基督是我們活的土地和豐富的土壤,我們既在祂裏面已經生根,就能在祂裏面行事為人並吸取祂,使我們能憑著從這土壤所吸取的元素而長大(西二6~7)。歌羅西書二章八至十五節,對基督作為土壤有完滿的描述和說明,在這土壤中我們一無所缺。當我們花時間吸取祂這包羅萬有的土地時,這幾節經文裏的事實就成為我們的經歷。基督這土壤,乃是神格一切的豐滿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祂裏面的那一位(9)。作土壤的基督,乃是一切執政掌權者的元首(10)。在作土壤的基督裏,有一種元素有殺死的能力,將肉體治死(11)。在作土壤的基督裏,有一種元素使我們被埋葬(12上)。在作土壤的基督裏,有一種元素使我們復活(12下)。在作土壤的基督裏,有一種元素使我們活過來(13)。在作土壤的基督裏,有一種元素塗抹規條上所寫的字據(14)。在作土壤的基督裏,有一種元素勝過空中的邪靈(15)。

我們必須花時間享受主這包羅一切的土地,使基督這豐富土壤的一切元素,都能被吸取到我們裏面,好叫我們在經歷中,在祂裏面得了豐滿(10)。我們若要吸取作土壤之基督的豐富,就需要細嫩、新長的根。我們需要忘掉我們的環境、我們的光景、我們的失敗、以及我們的軟弱,單單花時間吸取主。當我們花時間吸取祂,我們就以神在我們裏面的增長而長大,為著建造基督的身體(西二7上,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