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
召會見證的開拓(第七段共二章 ) 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七年第二冊
召會見證的開拓(第七段共二章 )
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七年第二冊
本段係李常受弟兄於一九七七年七月二十三及二十五日, 在美國加州安那翰與遠東訪美聖徒交通的記錄。
信息內容
第一章『建立召會成為寶貝和珍珠的見證』,第二章『認識神的心願並剛強開拓』。
真理要點
一、在馬太福音第十三章,主說了七個關乎國度奧祕的比喻,這些比喻可用以說明今日主恢復中的召會,與基督教不同之處。頭一組四個比喻,包括撒種、稗子、芥菜種、以及麵酵的比喻。其中有好些消極的事物,是描繪基督教中一些不正常的情形。召會積極的光景,可見於第二組的兩個比喻,就是寶貝和珠子的比喻。第七個比喻要等到將來纔應驗。
寶貝和珍珠指明神所要恢復的召會,在神眼中是寶貴的。藏在田地裏的寶貝,必然有金子或寶石,而寶石豫表建造。在哥林多前書,保羅說到我們各人要謹慎如何在基督這惟一的根基上建造召會。召會的建造不是用木、草、禾秸,而是用金、銀、寶石。至於珠子,乃是由生活在死水中的蚌所形成。當蚌(活的基督)被小石子(罪人)所傷,就分泌出生命的汁液,包裹石子,產生珍珠,使我們被構成為祂珍貴的召會。讚美主!寶貝和珠子的豫言,在歷史中乃是應驗在主恢復中的召會。
二、我們要認識,神的心願就是要得著召會。召會是神團體的彰顯,完備的彰顯;藉著召會,纔能帶進神的國度。神要達成這個心願,乃是藉著在祂父、子、靈這三而一的身位裏,將祂自己作到祂所揀選、救贖的人裏面,使這些重生的人成為召會。如此,召會就成了神和祂所揀選之人的一個調和。關於主是賜生命的靈,以及神人調和的真理,都是我們從聖經裏所看見的亮光。
三、主的恢復就是恢復基督與召會,恢復以基督作生命,以召會為生活。我們要注意並傳講基督與召會,它乃是新約的中心異象,也是使徒教訓的內容。我們不能偏離這異象,也不要受旁枝道理的打岔,要一直蒙保守,走在這條中心線上。
生命經歷
一、主所要恢復的召會,乃是寶貝和珍珠,當我們到各城各鄉傳福音,就不要傳低品的福音。我們要從主接受負擔,起來傳國度的福音時,不要擔心時局,總要釋放的傳福音,盡力救些人。我們不要太倚靠安排,只要跟隨主過信心的生活,盡本分作主的工,在各地建立寶貝和珍珠的見證,其他的主會負責。我們不要期望形成一個大的運動,一下就有幾萬人得救,乃是要在一個一個的鄉鎮裏,有三十、五十人成為珍珠、寶石,能在各地建立召會作主活的見證。
二、關於認識神的心願並剛強開拓,我們必須知道惟有講基督與召會,纔能在神的經綸上建造人。未來若有人發現新的亮光,也要以此來校正,看這個亮光是否發展並加強基督與召會。我們若否認己,拒絕血氣,活在靈中,主的恢復自然會延展下去。現今主的工作實在需要人的配合。盼望青年人能全時間服事主,到鄉鎮建立召會,不是一般的傳福音佈道,乃是作主生命的見證。若是我們把命拼上去,主一定會作事。
三、青年人也要多有學習,好為主所用。因為有許多事都不是生來就知道的。主的工作需要我們學了,就出去創新並開拓,好讓這個工作開展出去。我們需要有振作的精神與開拓的靈。主的見證若在地上剛強開拓,必定會對人群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臺灣是個苗圃,我們要好好的作,將來主還要我們往世界各地去開展,還有更大的需要等著我們。
問題研討
一、試說明馬太福音第十三章,關乎國度奧祕的七個比喻。
二、主耶穌用那兩個比喻說明祂心目中的召會?
三、試說明主的恢復是要恢復什麼?
神聖生命的長大與擴展(第五段第二至三章 ) 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七年第二冊
神聖生命的長大與擴展(第五段第二至三章 )
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七年第二冊
本段係李常受弟兄於一九七七年六月二十八至二十九日, 在美國加州安那翰長老們的聚集中所釋放的信息集成。
信息內容
第二章『主的恢復是宇宙的葡萄樹,藉著神聖生命的長大而擴展』。第三章『成為在生命裏的人,認識並供應生命』。
真理要點
一、主恢復的路是生命的路,是狹路(太七13~14),所以我們不要期待會有許多人走這條路。新約啟示,召會人數太多是危險的,因為可能會成為群眾運動(太十三31~32)。在使徒行傳二十一章,保羅訪問耶路撒冷召會,雅各和其他長老告訴保羅,幾萬的猶太信徒都為律法熱心(20)。這意思是,耶路撒冷召會有許多猶太信徒仍然持守摩西的律法,留在舊約時代,非常受猶太教影響,將神新約的經綸與過時的舊約經綸混在一起。耶路撒冷的聖徒沒有走神新約經綸的狹路,反而走了闊路,讓許多受猶太教影響的人進入召會。召會將猶太教的實行與神新約的經綸混雜,在神眼中是可憎的。
二、創世記四十九章十一節說,『猶大把小驢拴在葡萄樹上,把驢駒拴在美好的葡萄樹上』。小驢或驢子是運輸用的動物(參太二一5)。拴住驢子指明旅程結束,已經達到目的地。本節的葡萄樹豫表活的基督,充滿了生命(約十五1,5)。將我們的驢子拴在葡萄樹上,表徵停下我們天然生命的勞苦努力,安息在基督這活的一位裏,祂是生命的源頭(參太十一28~30)。
三、我們需要多禱告並在一切事上讓主居首位(西一18),承認主是我們的元首,我們的主人,尋求祂的引導,好知道我們該如何往前。主恢復真正的進展不是外面的改變,乃是生命的經歷。我們的言行都必須在生命裏。我們若沒有把握自己在生命裏,就不該說甚麼或作甚麼。既然只有主是主,是王,是元首,我們就應當讓祂在凡事上居首位,讓祂施行元首權柄,在祂的恢復中自由行動。
生命經歷
一、主的恢復不是運動,乃是宇宙葡萄樹的擴展,是神聖生命的行動。我們可以用人造花與種植的真花之間的對比,來說明群眾運動的路與神生命之路的不同。工廠可以在一天內大量製造許多人造花,但要在花園裏種植真花,需要較長的時間。我們撒種後,種子會長大並繁殖。接著又有更多種子落到地裏,一而再,再而三的長大並繁殖。這種繁殖會持久,因為這是生命的繁殖,不是大量生產。
二、我們主要的難處與源頭有關。我們裏面有二個源頭:我們天然的生命,就是我們天然的人,以及我們屬靈的生命,就是我們重生的靈。我們也許能教導生命的道理,但遇到事務和狀況時,我們可能不認識生命,反而照我們天然的智慧,為人作決定或安排。我們若習慣指示人該作甚麼、該去那裏,這也許強烈的指明我們沒有憑生命而活。當人來找我們,問我們某種情況該怎麼辦,不要很快的照自己天然的生命給他們答案,乃要鼓勵他們將這件事帶到主面前,與主交通,禱告一段時間等候主,看看主的引導為何。我們所能給人的幫助,就是帶他們直接接觸主。
三、啟示錄這卷書所揭示的主要不是道理、形式、規條,乃是活的基督以及說話的那靈(啟一18,二7)。今天我們應當接觸活的基督和說話的那靈,好回到生命的經歷。我們需要記住,照著我們天然的生命,我們沒有地位告訴人該作甚麼、不該作甚麼。我們應當有警覺,沒有一個人該照自己天然的智慧為人作決定或安排。我們都要仰望主,使我們有真正生命的經歷。
問題研討
一、甚麼是主恢復的路?
二、如何能讓基督在凡事上居首位?
三、如何分辨在我們裏面的兩個源頭?
福音的內容與傳揚(第五段第一章,第六段 ) 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七年第二冊
福音的內容與傳揚(第五段第一章,第六段 ) 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七年第二冊
本段係李常受弟兄於一九七七年六月二十八至二十九日, 在美國加州安那翰長老們的聚集中所釋放的信息集成。
信息內容
第一章『雅各關於猶大、西布倫、以薩迦之豫言的屬靈意義:福音的內容,福音的傳揚,以及傳福音的結果』。
真理要點
一、在創世記四十九章八至十五節,雅各關於猶大、西布倫、以薩迦的豫言,是神新約經綸一幅完滿詩意的描繪。要完全明白這段話,需要認識神新約的經綸,並有對基督、召會生活、國度生活的經歷。我們會看見,猶大表徵基督是福音的內容;西布倫表徵福音的傳揚、擴展、開展;以薩迦表徵傳福音的結果,就是召會生活和國度生活,也就是包含了國度生活的召會生活。這是雅各這三個兒子的屬靈意義。
二、猶大描繪基督是從神來的好信息。創世記四十九章九節說,『猶大是個小獅子;我兒阿,你抓了食便上山去。他蹲伏如公獅,又如母獅,誰敢惹他?』雅各在三方面將猶大比喻為獅子:小獅子、蹲伏的公獅和母獅。啟示錄五章五節說到基督是『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基督是小獅子,蹲伏著等待獵物。當基督被釘十字架時,祂是抓奪掠物的小獅子。基督抓奪掠物後,就帶著俘虜上了山頂,也就是第三層天。基督也是蹲伏的公獅,享受掠物之後就在滿足中安息了;這描述基督是在天上滿足並享受安息的一位。新約告訴我們基督在諸天界裏,坐在神的右邊(弗一20,西三1)。基督也被比喻為母獅,為著生產小獅子,生出許多得勝者作祂的『小獅子』。基督是我們的母獅,我們是小獅子,召會是獅子國。
三、雅各論西布倫的豫言,乃是一幅傳揚福音的圖畫。西布倫是停船的海口。船隻從西布倫駛出,描繪福音的好信息在聖靈這屬天之風的能力下,藉著加利利的傳揚者傳播出去。西布倫的境界必延到西頓,西頓是外邦港口,表徵外邦世界,這指明福音要達到外邦世界,並要擴展到地極(徒一8)。論到以薩迦的話,則是指福音傳揚的結果,就是強壯的驢得了安息。按照十五節,美好的地乃指豐富的基督成了佳美的安息之處。在召會生活中我們有了安息,享受基督的豐富,同時也成了低肩負重的僕人,有分基督身體的事奉,為使基督得著滿足(林前十二4~6)。
生命經歷
一、創世記四十九章十一節說,『猶大把小驢拴在葡萄樹上,把驢駒拴在美好的葡萄樹上。』將驢子拴住,意思是勞苦和努力已經止息。葡萄樹則表徵活的基督,充滿了生命(約十五1,5)。這指明神呼召我們停下自己的努力,接受基督,安息在祂裏面,享受祂的豐富。如此,就能在葡萄酒中洗衣服(11),也能眼睛紅潤,牙齒白亮(12)。這就是說我們日常的行事為人,泡透在基督生命的豐富中,並且經歷真實的變化,在彰顯上展示基督的豐富。
二、申命記三十三章十九節說,西布倫和以薩迦要將萬民召到山上,獻公義的祭。這指明當我們傳揚福音並過召會生活時,就應當邀請萬民並吸引萬民來獻祭物給神。同時,當我們傳福音並過召會生活時,我們就能吸取海裏的豐富,並沙中所藏的珍寶,也就是『吸取』召會作海裏的豐富,也『吸取』國度作沙中所藏的珍寶。我們將同時享受召會生活和國度生活的豐富。
問題研討
一、試解釋創世記四十九章八至十五節,雅各關於 猶大、西布倫、以薩迦的豫言之屬靈意義。
二、請以創世記四十九章九節說明基督如何是福音 的內容。
三、請以申命記三十三章十九節,解釋我們傳揚福 音並過召會生活時的光景。
挨家挨戶聚集(第一至三章 )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七年第二冊
挨家挨戶聚集(第一至三章 )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七年第二冊
本段係李常受弟兄於一九七七年六月十五日至七月二十七日,在美國加州安那翰所釋放的信息集成。
信息內容
第一章『藉著在排裏聚集實行身體生活』,第二章『挨家挨戶聚集』,第三章『在小排中,在靈裏並在愛裏照顧人』。
真理要點
一、羅馬書是第一卷啟示基督身體的書信(十二5)。哥林多前書、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確定並發展了召會作為基督身體的完滿啟示,給我們看見身體與頭的關係,同時也看見肢體彼此間的關係。說出信徒之間不是社會或組織的關係,而是基督身體上的肢體,彼此生機相聯。所以我們需要進入身體生活的實行,就是真實的召會生活,其目的是為著彼此牧養。在使徒行傳二章及四章,神給我們看見祂作事一開始就在最高水平。正如五旬節後的召會生活,乃是召會生活的最高水平。聖徒們過著團體的生活,凡物公用,在自己的家中聚會,並一同用飯。可惜在那之後,召會就從中心線上落下去,越離越遠。甚至今天在我們中間仍未完全回到中心線。
二、關於早期聖徒的實行,五旬節那天是個新起頭。主復活後,又有一次向五百多位弟兄顯現,因此當時應該有很多信徒;但五旬節那天只有一百二十位聚集禱告,他們豫備好要完全脫離老舊的背景。此後得救的那三千人也領悟到這是個新起頭,因此他們立刻開始聚集並一同生活。使徒行傳二章四十二節所說,『他們都堅定持續在使徒的教訓和交通裏,持續擘餅和禱告。』五旬節後,三千位新得救的信徒都堅定持續在使徒的教訓和交通裏。但他們不一定都聚在一處,所以行傳五章四十二節說,『他們每日在殿裏,並且挨家挨戶,不住的施教,傳耶穌是基督為福音。』由此我們能知道挨家挨戶指明每一家成為施教的地方,他們每天都有為著教導的小排聚會。而堅定持續禱告,說出召會該是禱告的子民,我們應當時時禱告,這要成為小排中最重要的事。
生命經歷
一、關於挨家挨戶聚集,李弟兄題醒我們必須遠離任何一種運動。鄰近的聖徒以小排的方式聚集,不是一種運動或鼓動,乃是生命的行動。並且雖因美國當時有很多人,從這分職事接受幫助且轉向主恢復的路。但因時代背景與某些因素,李弟兄沒有一開始推小排實行的負擔,因為小排容易成為發表意見的最佳舞台。但隨著李弟兄確信主恢復的根基已經立定,並清楚向聖徒們陳明,小排不是發表意見的地方,乃是一班聖徒蒙拯救脫離自己的背景,被擺進主的恢復裏,因此意見在小排中是沒有地位的。
二、聖經不是說到規條,乃是說到生命。行傳沒有告訴我們早期信徒如何傳福音,或是誰在傳福音。每處地方召會的聖徒都需要分小排聚集,但我們不必問怎樣作或該誰來作。是人人都該作。我們頭一次來在一起時,不必擔心作甚麼,不必定形式或規條。看看早期信徒的實行,就能將這些應用於我們的現況。有負擔在小排中聚集的聖徒應當禱告,禱告使我們對人有關切、對人有興趣且愛人。並且拿起負擔接觸住在附近的人。當我們接觸人時,只要說,『弟兄們,我們都住在附近,我們每週可否來在一起一到兩次?』因為果樹要正確長大並結果,需要多多勞苦。當我們在靈裏、在愛裏進入小排聚集裏照顧、餧養人時,我們就不會只尋求速成的結果或明顯的生長,只要經過一段時間,我們會看見一些人在生命裏長大。我們的排也就會漸漸活起來。
問題研討
一、試說明身體生活如何藉著小排聚集來實行。
二、小排及排聚集開始實行時,最重要的是甚麼?
三、在主恢復的路上,我們應當如何行。
從羅馬書看神完全的救恩 (第三十二至三十四篇)
從羅馬書看神完全的救恩(第三十二至三十四篇 )
本書係李常受弟兄於一九五二年九月至十一月,在臺北的訓練中帶領查讀羅馬書的記錄編輯而成。
信息內容
第三十二篇及三十三篇信息皆論到『蒙恩者的生活』(二~三),第三十四篇則是本書的結語。
真理要點
一、羅馬書第二部分論到蒙恩者的生活,共八個項目。包括第一項奉獻,第二項,就是羅馬書十二章三至八節所論到身體的事奉。一個奉獻給主的人,他所碰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身體的事奉。在身體的事奉裏,首要之事就是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度量,看的清明適度。不要高看自己,也不要低看自己。在這身體裏,我們互相作肢體各有各的功用;你不能代替我,我也不能代替你。接著是第三項,就是九至十六節所論到該如何對待弟兄。九節說:『愛不可假冒,惡要厭棄,善要貼近。』對待弟兄,首要之事就是彼此相愛;在召會生活中,我們愛弟兄要親熱,恭敬人要爭先。有的弟兄有缺乏,我們應當負擔一分,供給他,這就是在聖徒的缺乏上有交通。
二、十二章十七節至二十一節論到蒙恩者生活的第四項—對外人。要準備在眾人面前作善美的事,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不要為自己伸冤,寧可給神的忿怒留地步,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十三章一至七節論到這生活的第五項—對在上的權柄。在上有權柄的人,人人都當服從,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設立。八至十節是論到生活的第六項—以愛對人。凡事都不可虧欠人,並要彼此相愛;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十一至十四節則是論到第七項—儆醒。我們該儆醒,『因為我們得救,現今比初信的時候更近了』。這裏的得救,是指我們將來被提,就是我們的身體得贖。身體得贖的救恩,現今離我們更近了。在十四章一節至十五章十三節是論到蒙恩者生活的最後一項—對軟弱信徒的接納。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要照著神接納,因為神已經接納他了。好叫我們思念相同的事,同心合意,用同一的口,榮耀神與父。
三、羅馬書十五章十四節至十六章二十七節是本書信的結語,分作三小段。首先是著者對於他的職事與行蹤的述言。在這段裏,保羅說到他的職事,也說到他事奉主時傳福音的行動。他是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作神福音勤奮的祭司。他藉著福音、經過福音,得著外邦人,將他們一個個帶來,當作祭物獻上給神,使他們在聖靈裏得以聖別,可蒙悅納。他乃是這樣獻祭的祭司。其次,是推薦、問安與囑咐。最後是向這位獨一智慧之神的頌讚。二十七節說,『願榮耀藉著耶穌基督,歸與這位獨一、智慧的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生命經歷
一、我們如何能知道神所量給我們信心的度量有多少?當我們將自己奉獻給主,不要世界,心思得了更新,也驗證了主的旨意,我們就在主面前把心擺平了,既不高看自己,也不低看自己。到這時,我們就知道主量給我們信心的度量有多少;既不奢望更多,也不覺得不彀。
二、我們要愛弟兄,但要厭棄弟兄的惡;我們不可因為愛弟兄,就連他的惡也愛,這就變作屬肉體的愛了。所以這節勸勉我們要愛人,之後立刻接著說,惡要厭棄。這意思是,我們愛弟兄時,不該善惡不分。
問題研討
一、請簡述羅馬書十二章至十六章中論到『蒙恩者的生活』中八個主要項目。
二、何謂『神福音勤奮的祭司』﹖請以使徒保羅為例說明之。
從羅馬書看神完全的救恩(第二十九至三十一篇 )
從羅馬書看神完全的救恩(第二十九至三十一篇 )
本書係李常受弟兄於一九五二年九月至十一月,在臺北的訓練中帶領查讀羅馬書的記錄編輯而成。
信息內容
第二十九篇起是根據羅馬書十二章一至二節說到『蒙恩者的生活(一)』,第三十篇是『奉獻的真義』,第三十一篇是『驗證神的旨意』。
真理要點
一、羅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至十一章,給我們看見神拯救我們的恩典;第二部分包括十二章至本書末了,給我們看見蒙恩者該有的生活。
二、我們要明白奉獻的真義,就需要從神在永遠裏的計畫和目的看起。神在永遠裏就計畫要造人,其心意乃是要把祂自己在祂兒子裏作到人裏面;祂要與人調和,好與人成為一。為此,祂需要人與祂合作,讓祂調和,好把祂自己的生命、性情和能力,都作到人裏面。祂來拯救我們,乃是叫我們答應在這事上與祂合作。為這緣故,祂需要我們在信而得救之後,就將自己獻給祂。我們這樣獻給祂,就等於無條件的答應祂,讓祂自由的在我們裏面作工。這就是奉獻的真義。
三、凡主在我們裏面所要作的,就是祂要將自己作到我們裏面,並要經過我們、藉著我們作出來的,都是神的旨意。神這樣在我們身上作工,其原則乃是祂必須得著我們的同意,得著我們的合作。為此,我們需要明白神的旨意。我們若不明白神在我們身上要作甚麼,就不能與祂合作,也就不能讓祂作;這樣,祂也就無法作。祂若沒有得著我們的合作就工作,乃是違反祂的定律。神從來不在我們身上作我們所不明白的事。為此,一個奉獻給主的人,在奉獻之後首要的事,就是要明白神的旨意。
四、驗證神的旨意有三個基本條件:第一,是將自己奉獻給主。第二,乃是對付世界。世界是與神對立的。人如果愛世界,就會成為神的仇敵。世界乃是這些霸佔我們,奪取並頂替了主在我們身上地位的一切人事物,主要求我們將其撇下。第三,乃是我們的心思得更新。我們需要藉著讀聖經、禱告、親近神;這樣,我們的心思就會漸漸得更新。
生命經歷
一、作基督徒需要過兩個大關。第一關是悔改相信。惟有藉著悔改相信,纔能進入救恩的門。接著,在得救後的生活中,還必須過第二關,就是奉獻。若未過奉獻這一關,就還不能過基督徒的生活,走基督徒的路。
二、我們該如何過奉獻的關?頭一步,我們要在心裏定意將自己獻給主。第二步,我們必須將自己確定且完全的交在主手裏。第三步,我們將自己這樣交給主之後,就要相信,或者說,就要承認自己是在主的手裏。
三、我們如何將身體具體的獻給主?答案乃是將我們的時間交給主;因為人的身體是在時間裏。此外,將身體獻上還有另一個意思,就是不可讓任何不討主喜悅的事佔用我們的身體。這就是將身體獻上的意義。
四、如何驗證神的旨意,我們需要注意三件事。第一,按照靈裏的感覺。神的靈住在我們裏面,祂是又真又活的,祂在我們裏面隨時隨地在運行;當祂在我們裏面運行,我們裏面定規有感覺。第二,合乎聖經的教訓。我們的感覺有可能會錯,因此不要太信靠自己。神在我們裏面的運行不會錯,但為著我們行事更準確、不偏差,我們還要將自己的感覺對照聖經。第三,環境的安排。我們就著某件事尋求神的旨意,當裏面有了平安,那件事也合乎聖經,我們還要觀察環境有沒有豫備。若一件事是神要我們作的,我們要相信神會在環境中安排,替我們豫備。在一件事上,這三個點都合得起來,我們就可以作了,這就是驗證神的旨意。
問題研討
一、奉獻的真義是甚麼?
二、我們如何將身體具體的獻給主?
三、我們驗證神的旨意,需要注意那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