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
事奉主者該有的進取(李常受文集一九八五年第二冊)
事奉主者該有的進取(李常受文集一九八五年第二冊)
本段係李常受弟兄於一九八五年一月二十二至二十五日,在臺北對全時間服事者所釋放的信息集成。
信息內容
第一章是『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第二章為『全時間者的追求、性格與事奉』,第八章說到『事奉主者該有的進取』。
信息要點
一、提摩太前後書及提多這三卷提字書重點,都在於真理。以四處經文為例,第一是提前二章四節,神願意萬人得救,然而人得救以後,還有另一面的需要,就是要完全認識真理。第二是提前三章十五至十六節,所強調的乃是召會,說到召會的三個重點:第一,召會是活神的家,第二,召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第三,召會是極大敬虔的奧祕。第三處是提前二章七節,說到保羅被派,在信仰和真理的範圍裏作傳揚者、使徒和教師。最後是提後二章十五節,保羅囑咐提摩太,在召會墮落的光景中,要學習把真理的話分切得筆直。這三卷書裏所有囑咐的話,都可以聯到『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這話。歸納起來,這三卷書非常強調一個重點,就是性格的問題,而這完完全全涉及青年人事奉主該有的學習。
二、我們今天在主的恢復裏,需要有正確的聖經知識,但不能偏重知識,乃該注重生命和靈,在主的恢復裏,我們只要聖經的啟示。要養成事奉主的性格,首要的條件就是反原來的性格,在開始學的時候,不要有意見。一開頭就建立一種性格,只要學習,沒有意見,在主的恢復裏,我們的實行都不是機關的、組織的,乃是生機的。所以全時間的弟兄姊妹,將來背負擔子去幫助小排時,若是組織的就錯了,若是生機的就對了。
三、事奉主要進取學習,作任何事都需要學習,不是一蹴即至,一學就會的。神作事是創造,人作事是研究,研究就得要學習,凡是盼望一學就成的,永遠不會成功。不要倚靠你們學校的文憑,而要在乎自己用功進取。時間太寶貴了,每一分鐘都要贖回來,學習一切與事奉主有關的事,最低限度你們要讀中文之外的兩種文字,希臘文和英文。此外,你們在其他方面也要進取。譬如怎樣和人說話,怎樣站起來講主的話,我們出去接觸人時,我們的態度、表情、談吐、舉止,都和事奉主有莫大的關係。
實行要點
一、保羅囑咐提摩太,不可教導與神的經綸不同的事,在消極一面,我們要防避與神的經綸不同的教訓,就是與神的經綸相牴觸的教訓。在積極一面,我們需要認識甚麼是神的經綸,保羅在他的書信裏,針對提摩太最切身的話,就是『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提前四12)。如果你同意不同的教訓,就證明你不彀老練。我們事奉主,都要操練在話語上有分量,並且說話不輕佻。在言語上沒有分量,就是年輕。
二、我們研讀聖經時,首先要按著經文的綱目,一段一段的讀經文,把經文讀通,而後再把註解和經文合起來讀,這些都讀通之後,再把那一段的生命讀經找出來,配合著經文和註解一起讀。另外,我們在生機幫助小排的事上,我們不一定要立刻作甚麼,只要一次又一次的去小排,相信聖靈會給我們機會,我們不會空跑的。能學會不作甚麼,乃是很厲害的功課。我們作屬靈的工作,祕訣就在於此。
三、我們今天不是高抬自己,但我們為主說話,就像保羅稱自己為『基督的大使』(林後五20,弗六20)。年輕人要學習莊重,說話、態度都要莊重。說話不要急切的開口,要考慮甚麼時候說話,說甚麼,到甚麼時候就停止,該說到甚麼分寸,並且要顧到說話的對象。這些都要學,因為你們是在人面前代表主。
問題研討
一、試述青年人事奉主與真理的關係?
二、聖經追求所著重的點為何?
三、請簡述如何在學習語言及接觸人的事上積極進取?
以弗所書中的基督與那靈之於信徒(李常受文集一九八五年第二冊)
以弗所書中的基督與那靈之於信徒(李常受文集一九八五年第二冊)
本段係李常受弟兄於一九八五年一月,六月,七月,八月,以及九月,在美國加州安那翰所釋放的各種信息集成。
信息內容
第六至七章說到『以弗所書中的基督與那靈之於信徒(一)(二)』。
真理要點
一、以弗所書中對基督豐富之經歷的頭十二個要點乃是:神在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弗一4)。神豫定了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歸於祂自己(5)。神在愛子裏賜恩給我們(6)。我們在愛子裏面,藉著祂的血,得蒙救贖(7)。神叫我們一同與基督活過來,又叫我們在基督耶穌裏一同復活,一同坐在諸天界裏(二5~6)。我們在基督裏面成了所選定的基業(一11)。我們是首先在基督裏有盼望的人(12)。神使基督藉著信安家在我們心裏(三17)。神使我們認識基督那超越知識的愛。我們經歷神的能力向著我們這信的人,是何等超越的浩大(一19~20)。神使基督向著召會作萬有的頭(22~23)。基督也是我們的和平,把兩下在祂自己裏面,創造成一個新人(二14~15)。
二、以弗所書中對基督豐富之經歷的後十二個要點乃是:有基督耶穌自己作房角石(20)。在基督裏面,全房聯結一起,長成在主裏的聖殿,我們也在祂裏面同被建造,成為神在靈裏的居所(21~22)。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裏,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個身體,並同為應許的分享者(三6)。我們原是神的傑作,是在基督耶穌裏所創造的(二10)。基督愛召會,為召會捨了自己,好聖化召會,藉著話中之水的洗滌潔淨召會。基督保養顧惜召會(29)。極大的奧祕-基督與召會(32)。召會是基督的奧祕(三4)。神要將萬有都在基督裏歸一於一個元首之下(一10)。我們要把基督那追測不盡的豐富,當作福音傳給外邦人(三8)。我們要在主裏,靠著祂力量的權能,得著加力(六10)。我們要在不朽壞之中,愛我們主耶穌基督(24)。
三、以弗所書中對那靈的經歷有九個要點乃是:我們在基督裏面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一13)。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質(14)。藉著基督,我們兩下在一位靈裏,得以進到父面前(二18)。父藉著祂的靈,用大能使我們得以加強到裏面的人裏(三16)。我們要竭力保守那靈的一(四3)。我們要在我們心思的靈裏得以更新(23)。不要叫聖靈憂愁,我們原是在祂裏面受了印記,直到得贖的日子(30)。我們要在靈裏被充滿(五18)。我們要時時在靈裏禱告(六18)。
實行要點
一、諸天界在原文不是單純指天的所在。若是照著我們的領會,今天我們還沒有到天上去。可是我們這些蒙救贖的人,已經不屬於地,而是在諸天界裏。好比一個美國人在台灣的美國領事館工作。他人是在台灣,但卻不屬於台灣,而是在領事館所屬的美國界裏。我們若肯呼求主名,那就表明我們是神所豫定的人。原來我們都是死的,神卻叫我們一同與基督活過來,又在基督裏一同復活,一同坐在諸天界裏享受祂的恩典。
二、從我們的眼光看來,可能覺得自己不像樣,可是從神的眼光來看,神卻說我們是祂在宇宙中的一篇詩章,是祂的傑作。神在宇宙間創造了一個召會,乃是新造,就是我們這班曾經墮落而得蒙救贖的人。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定罪召會,我們也不要看弟兄姊妹軟弱、退後,就覺得失望,神總要在我們這些蒙恩得救的人身上,完成祂新造的工作。
三、若不是照著靈而行,無論我們怎麼作,都是在必朽壞之中。惟有神是不朽壞的,而祂把自己作到我們裏面,這一切也是不朽壞的。我們今天就要在這不朽壞的新造裏過我們的生活,一切都照著靈而行,結果我們就活基督,彰顯神。我們也自然很喜歡和弟兄姊妹一同聚集敬拜神,這就是召會,也就是召會生活。
問題研討
一、以弗所書中對基督豐富之經歷有那些要點?
二、以弗所書中對那靈的經歷有那九個要點?
三、我們如何活在不朽壞之中?
哥林多前書中的基督與那靈之於信徒(李常受文集一九八五年第二冊)
哥林多前書中的基督與那靈之於信徒(李常受文集一九八五年第二冊)
本段係李常受弟兄於一九八五年一月六日,六月十六日,七月七日,八月十八日,以及九月八日、十五日和二十二日,在美國加州安那翰所釋放的各種信息集成;其中第四、六、七章係華語信息,其餘各章譯自英語信息。
信息內容
第四章是『哥林多前書中的基督與那靈之於信徒』。
真理要點
一、哥林多前書向我們揭示,我們蒙召來享受的基督之於我們,至少包括二十個項目:祂是神賜給我們的分,是神的能力和智慧,成了我們的公義、聖別和救贖。祂是榮耀的主。祂是神的深奧(神深奧的事),是神建造的惟一根基,是我們的逾越節、無酵餅、靈食、靈水和靈磐石,是頭,是身體,是初熟的果子,第二個人,和末後的亞當。祂是這樣的一位,成了賜生命的靈,好給我們接受到我們裏面,作我們的一切。基督之於我們真是豐富!祂是我們的一切,我們蒙召就是要來享受這樣的一位基督。
二、哥林多前書十二章十三節:『因為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或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或自主的,都已經在一位靈裏受浸,成了一個身體,且都得以喝一位靈。』這裏告訴我們,我們都是基督身體上的肢體,與基督有同樣的生命和元素。所有的肢體結合一起,就構成基督的身體。所有的信徒都在一位靈裏受浸,成了一個身體,這靈就是前面所說賜生命的靈。這靈可比作一大池的水,千千萬萬的信徒都在其中受浸,成了一個身體。不僅如此,我們還喝這一位靈。不只外面有那靈作我們的範圍,裏面也被靈充滿、浸透。我們所喝的這位靈,至終要把我們浸透、滲透。享受祂的路就是浸到那靈裏並喝那靈,直到那靈把我們全然浸透,使我們這人全都是靈了。這時我們的光景就會像詩歌三百八十二首所說,『藉此你靈浸透全人,到處是你,到處是神』!
三、基督徒的正路,就是要一直學習不憑肉體行事,也不憑魂行事,只完全憑靈而行。外邦人也有靈,中國理學家很早就論到人裏面最深的這個部分,禮記大學稱之為『明德』,王陽明則稱其為『良知』,都是指人靈裏的良心,但在人天然的『明德』和『良知』裏,沒有神的靈調進來。相反的,我們基督徒的『明德』裏有神的靈。我們裏面這個與神成為一靈的靈,就是今天我們該在的地方。我們與配偶、兒女說話,該在靈裏,我們一切的行事為人,都該在靈裏。我們一在靈裏,就碰著神的靈,神的靈就是基督,所以我們在靈裏,就享受基督自己。
實行要點
一、神如何能作我們的享受呢?乃是藉著我們呼求祂的名。我們不只自己呼求,還要幫助別人呼求。若有人說不知道如何享受基督作他的分,我們就要給他看一章二節,告訴他基督是所有呼求祂名之人的分,他只要開口呼求,基督就是他的。
二、因著我們是蒙召來共同分享這一位包羅萬有的基督,每逢我們來在一起,不論是大聚會或小聚會,都該把我們所享受的基督擺出來,彼此分享。你交通基督是你的平安,他交通基督是他的喜樂,我交通基督是我的能力,再有人交通基督是他成聖的祕訣。大家都把基督帶來,眾人就一同享受基督的豐富。
三、神不要我們僅僅遵循仁義道德,那是在魂裏的事。今天的基督徒大多屬於這一類,但這不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的負擔。保羅的思想乃是照著靈而行,在靈裏享受基督作一切。神不只不要我們放縱肉體,祂也不要我們僅僅活在道德的範圍裏。祂要的是我們都來接觸基督。今天基督在那裏?祂是靈,活在我們的靈裏,我們接觸祂的路,就是轉向我們的靈。
問題研討
一、我們蒙召來享受的是怎樣一位基督?
二、基督如何能成為我們的享受?
三、基督徒的正路為何?
小排聚會與基督身體的建造(李常受文集一九八五年第一冊)
小排聚會與基督身體的建造
本段收錄了李常受弟兄於一九八五年一月至四月,在台北帶領召會實行神命定之路,所釋放的十四篇信息。
信息內容
第十章是『召會聚會的基層』,第十一和十三章說到『小排聚會的內容(一)、(二)』,第十二章交通到『分排聚會與集中聚會的得失比較』,第十四章總結於『建立小排,使基督的身體得建造』。
真理要點
一、使徒行傳五章四十二節說,使徒們每日在殿裏,並且挨家挨戶,不住的施教。二章四十二節說,那些在五旬節得救的三千人『都堅定持續在使徒的教訓和交通裏』。他們交通的內容必定是使徒們的教訓,他們乃是傳講彼得的頭一篇道,就是專講基督,傳耶穌是基督為福音。這篇信息立定了召會聚會內容的基礎。彼得講這個教訓是在殿裏,在大聚會裏。然而,三千個新得救的人持續這個教訓,並不是在大聚會裏,乃是挨家挨戶。在大聚會裏講的,在小聚會裏持續,這就是實行。
二、以弗所四章十一節說到,有使徒、申言者、傳福音者、牧人和教師。然而,並不是他們直接建造教會,直接建造教會的,都是一般的聖徒,是基督身體上的眾肢體。一個地方召會要建立起來,非得靠一班平常的聖徒不可。想要有集中大聚會,由能講道的人帶領,並非聖經的原則。聖經的原則是神用有恩賜的人,帶人得救,把人成全之後,由這些受成全的人直接建造教會。所以,聖經給我們看見,有挨家挨戶的聚會,召會必須有小排聚會。
三、小排是召會建造的試金石,召會是建造在這個基層上。小排所要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復久不聚會者。第二件事,是要推動每個弟兄姊妹都把家打開,以實行挨家挨戶,家家都傳福音。第三件事,就是要盡力托住來聚會的人,不讓人流失。第四件事,要加強、提高小排聚會。要使小排聚會豐富,就要把主的話豐豐富富、活活潑潑的,作到小排裏面。第五件事,要帶小排達到神對召會的目的,就是使主得著一個活的身體,在地上作基督豐滿的彰顯。
實行要點
一、我們要轉觀念,要看見雖然大聚會把人帶進來,但沒多久人都出去了。為什麼大聚會不容易留住人呢?因為沒有聚會的基層,沒有小排托住。正常基督徒的召會生活,乃是在人得救、復興之後,在小排聚會裏過實際的召會生活,同被建造。所有愛主的聖徒都要看重小排聚會,否則主就沒有路往前。我們若只重視大聚會,而輕忽小聚會,就是拆主的台。小排聚會如同扛抬約櫃,需要眾人擺進肩膀一同扛抬。若是我們有心願,都需要接受負擔去參加、加強小排,使小排聚會更充實。
二、今天,我們來到一個關口,若不把小排建立起來,召會定規沒有前途。召會的開展是建立在小排上,而小排的成員就是我們。我們每一個人若都能作家常便飯,小排一定能建立起來。家常便飯的產生,就在於你我每天花半小時,或二十分鐘讀經。若是小排裏的每一個人,都能每天有二十分鐘的讀經,在家裏豫備小排聚會的材料,再配合小排聚會裏所用的聖經節,小排聚會的內容自然就會豐富。
三、聚會的基本供應是來自神的話語,聚會中的基本活力、動力或能力,乃是來自聖靈。無論是大聚會或小聚會,聚會要豐富而剛強,一定要有主的話,也一定要有靈。這個靈很奇妙,是在於神的話。因此,我們在小排聚會中一定要使用主的話。要使我們的聚會剛強而豐富,就要學習使用生命讀經。我們在小排聚會中,要好好讀生命讀經。更好是在小排聚會之前,每位弟兄姊妹都花功夫先讀一遍,有點消化,事先有些豫備,如此小排聚會一定會剛強、豐富。
問題研討
一、召會聚會內容的基礎為何?
二、在小排聚會裏要作的五件事為何?
三、 如何使小排聚會剛強、豐富?
在身體交通裏的事奉(李常受文集一九八五年第一冊)
在身體交通裏的事奉(李常受文集一九八五年第一冊)
本段收錄了李常受弟兄於一九八五年一月至四月,在臺北帶領召會實行神命定之路,所釋放的十四篇信息。
信息內容
第七章是『在身體的交通裏真實和諧的事奉』,第八章為『長老聚會應注意的要點,以及召會實行上的帶領』。
真理要點
一、花園有兩種:一種是展示花園,為著給人看,一種是果園,為了結果子。果園不適於觀賞,因為果子結得越好,那個園子裏總是越亂。果樹修理得太整齊,果子就結不好。我家的院子種了一棵桃樹和一棵杏樹。因為我太要求整齊,經常都修剪得乾乾淨淨。這一剪就都不結果子了。後來有人教我,不要太過修剪,讓它自生自長,就自然結果子。我從此學了一個功課,我們的召會就是修剪得太乾淨,太組織化了,所以都不結果子。但是也不能讓果樹完全野生野長,那也不會結出好果子。我們不要一味守規矩,乃要有生機的活動。
二、召會基本的事奉,乃是長老的帶領,和小排的推動,再加上探望、牧養,這三項如同一天的三餐。人要健康,一天非喫三餐不可。為著召會人數的加多,一定要傳福音,如各界福音、學校福音、兒童福音。這六項加起來,就是整體召會的活動。在這些活動背後有雜項的服事,完全是供應前方軍隊作戰的需要,如豫備會場、招待等,這是配合前六項的事奉。
三、台灣各處召會,大家一聯繫,就大得加強。同工們也是這樣,雖然作兒童工作的專作兒童,作學校工作的專作學校,但還是應當彼此有交通。一有交通,就有助力。這關係非常大,並且守住了聖經裏身體的原則。無論我們是在各地召會也罷,是在一地的各會所也罷,也無論我們是負責治理、帶領的長老,或是專項工作的同工,整體來說,我們就是一個召會,也就是一個身體。所以在原則上,我們必須活出身體的一,和地方召會上的一。這就必須一切事奉的人,都能保持交通,雖然我們是分而合治,但彼此之間的關係卻是非常密切。
實行要點
一、長老聚會乃是個關乎召會行政,以及召會工作帶領的聚會。在長老聚會裏,如果行政多過帶領,便是長老聚會的缺點和失敗。長老聚會中最好都是帶領,那就是理想的。正常的光景,是三分之一的行政,三分之二的帶領。已過,不少地方的長老聚會,十足落到行政裏,幾乎沒有帶領。這樣的召會鐵定不會強,也不會活。因為聚會一落到行政裏,談的全是事務,研究作法的對與否,該與不該,就把所有的精神、力量都消耗了。同時,積極帶領的一面,自然就被擺在一邊。所以,長老聚會切忌花太多時間討論召會行政,要把時間盡量用在對召會工作的帶領。
二、根據我們的經歷,在長老聚會裏要絕對避免意見的爭執。因為意見對或不對,好或不好,都沒有價值。在長老聚會中一有爭執,就是失敗,就失去長老聚會的性質和功能。因為爭論一起,我們的靈定規不對,主的同在也會失去。長老聚會一落到爭論裏,就會失去主的同在,結果無論如何定規,都是空的。
三、各地的弟兄們是敬畏神的,絕不會有一個決議不合真理,是彎曲的。然而,卻有可能不是出於主的引導,沒有摸著主的心意。因此我們所決斷的,雖然沒有不敬畏神,也沒有彎曲,但我們所決斷的,卻搆不上主的水準,這樣的決議等於和主的心意分道揚鑣。其實主的心意是要那樣作,我們卻僅僅照著敬畏神、不要異端、不可彎曲的原則決斷事情,結果和主的心意就不能一致了。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長老聚會非達到在靈裏的水準不可。
問題研討
一、召會基本的事奉是那三項?
二、各會所及各專項之間須留意甚麼?
三、長老聚會中要絕對避免甚麼?
人人盡功用使召會得擴增(李常受文集一九八五年第一冊)
人人盡功用使召會得擴增(李常受文集一九八五年第一冊)
本段收錄了李常受弟兄於一九八五年一月至四月,在台北帶領召會實行神命定之路,所釋放的十四篇信息。
信息內容
第一章是『召會的擴增與開展』,第四章說到『小排聚會使人人的功用得發揮』,第六章為『改制以達繁增』,第九章則是『人人盡功用,竭力傳福音』。
真理要點
一、我們將事奉主、建造召會的經歷,對照聖經清楚的榜樣,可以說,多年來我們的錯誤和耽延,就是沒有好好使用小排,沒有實行聖經所說『挨家挨戶』的聚會(徒二46下)。五旬節當天召會成立,在聖靈的帶領下,他們有在聖殿裏集合的聚會,也有在家裏,就是挨家挨戶的聚會。當初召會實際的生活,不是在殿裏,因為在殿裏的聚會,不過是大集合,為著宣傳和教訓。聖徒實際的生活是在家裏,所以,使徒行傳纔說到挨家挨戶擘餅,在家裏傳福音,在家裏禱告。即使是使徒保羅,都不僅是在公眾面前,甚且是挨家挨戶勸戒人、教導人。
二、我們要加強作小排,小排乃是醫治我們問題的良藥,小排強了,百病皆去,小排不強,百病都來。今天,一談到福音的吸引力,人都覺得講台要強。然而,曾經有位傳福音者,傳講福音時,信息很強,很有吸引力,一下就得著幾萬人,但留下的結果並不叫人受鼓舞。我們要曉得,一棵樹要得供應,完全在於根。若是把根切掉,樹就死了,沒有根,樹活不了。小排就像是根,小排作成功了,一切就成功。
三、我們眾人需要共同研究三個問題:第一,請問弟兄姊妹上一次帶人得救是在甚麼時候?有人可能已經好久沒有帶人得救了。為甚麼這麼長一段時間沒有帶人得救?第二,我們既然都愛主,愛召會,愛主的恢復,我們有沒有帶著一個比自己軟弱、幼嫩的『小羊』?若是沒有,我們也要研究為甚麼沒有?第三個問題,根據台北召會的情況表,有萬人得救,然而有幾千位是不聚會的,在這些不聚會的人中,我們認識了幾位?為甚麼不去帶他們?
實行要點
一、我們要一同研究:第一,如何能按時帶人得救。這不是一生作一次,乃是要常年的作,好比許多果樹都是每年結果子。第二,每位聖徒都得帶一位比自己幼嫩的。好比一個家庭,若有十個八個兄弟姊妹,只靠父母是帶不了的,必須作哥哥姊姊的,幫忙帶弟弟妹妹,這不是一件小事。第三,如何恢復久不聚會的弟兄姊妹。總而言之,第一是要傳福音,帶人得救。其次,要照顧比較軟弱、幼嫩的。此外,還要去恢復久不聚會的,如此,召會生活纔能托住人。
二、我們絕對相信,台灣能蒙祝福,完全在於召會。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年間,台灣的政局十分動盪不安。當時,召會就起來禱告,下決心廣傳福音。我們決定台北有多少人口,就印多少福音單張,一人一張。我們找出地圖,分區、分巷由弟兄們帶領,一街一巷、一家一戶的把福音單張撒遍。此外,我們還印了福音標語,在短短的時期內,大街小巷、路口、車站,甚至聖徒家門口,都充滿了福音標語。接著,我們就出福音隊,並且在新公園傳福音,帶了許多人得救。後來,台灣的政局有了轉變,也得到了經濟上的援助,這種情形其實是主的祝福。
三、今天台灣的光景最需要的是福音。福音要大傳,只是要守住聖經的原則,從耶路撒冷作起,先把大都市作遍。人來不來聚會是其次,他們的得救是我們的責任,我們需要去對人傳福音、講真理。台灣今天的社會,人人都需要福音的光、真理的光。
問題研討
一、我們該如何實行使徒行傳之挨家挨戶的聚集?
二、在實行新路上,該注意那三個問題?
三、今天台島眾召會要蒙恩最需要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