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會訓練
約書亞記 士師記 路得記(十二)在主的恢復裏走生命的路
約書亞記、士師記、和路得記這三卷書總結的要點,乃是關於生命的路。這三卷書裏隱藏、內在的歷史,是聯於神的行動,就是要生出基督作全人類的供應。這行動是以生命的路,而不是以能力的路進行的。這三卷書陳明神行動的兩方面一幅清楚的圖畫:祂在經綸之靈,就是能力之靈裏的行動,與祂在素質之靈,就是生命之靈裏的行動。在約書亞、迦勒、和一切士師身上,我們看見神在能力裏的行動,正如參孫的事例所描繪,他是一個在能力的靈裏行動,而不是在生命的靈裏行動的人。相反的,路得記乃是一卷生命的書。路得記的目的不是要告訴我們任何關於能力的事,乃是要用拿俄米、路得和波阿斯為例子,啟示生命的事到極點。在主的恢復裏,我們不該走士師有能力作大工的路。我們若走能力的路,而不走生命的路,那麼無論我們作成甚麼,都毫無意義。看見惟有生命纔能生出基督,對我們是很重要的。
照著神的生命神聖、永遠的性質,神的生命是惟一的生命。惟有神的生命纔算為生命。生命是奧祕的,因為生命就是神自己。神按著祂的形像,照著祂的樣式造人,目的要人接受祂作生命,使人成為生命的人,就是神人,在神的屬性裏彰顯神。我們要認識善惡知識樹的意義,並完全從善惡知識樹轉向生命樹。生命樹表徵三一神在基督裏,以食物形態將祂自己分賜到祂所揀選的人裏面作生命。新約啟示基督是生命樹這表號的應驗。善惡知識樹表徵撒但對人乃是死亡的源頭。在約翰福音四、八、九和十一章,有四件事例,說明生命的原則與善惡相對。
基督是我們的生命(西三4)。神的生命就是基督的生命,基督的生命又成了我們的生命。基督是我們的生命,這真理有力指明我們要以祂為生命,並要在日常生活中活祂。我們在神面前的生活和工作有兩條可能的路-引到生命的路,以及引到毀壞的路(太七13~14)。我們要走引到生命的路,就需要進窄門,走狹路。闊路是按照屬世的系統,滿足天然的口味,為要得著群眾,維持人的事業,成就人的企業。闊路所引到的毀壞,不是指人的沉淪,乃是指人行為和工作的毀壞。主恢復的路乃是生命的路,要引到來世諸天之國實現時在生命裏活的賞賜。
我們需要憑生命的感覺而活。生命的感覺就是在我們裏面之神聖生命的感覺、知覺。生命感覺的源頭乃是神聖的生命、生命的律、聖靈、住在我們裏面的基督、以及在我們裏面運行的神。神聖的生命是最高的生命,有最豐富、最強、最敏銳的感覺;這乃是生命的感覺。生命的感覺引導我們,支配我們,管制我們,並指引我們,使我們知道我們是活在神聖的生命裏,或活在天然的生命裏,是活在肉體裏,或活在靈裏。
我們需要勝過死亡對召會的攻擊,並在基督復活的生命裏建造基督的身體。藉著我們靈裏基督復活的生命,我們就能勝過死亡對召會的攻擊。我們應該操練靈,在基督復活的生命裏建造基督的身體。『我們因為愛弟兄,就曉得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壹三14上)。死是出於神的仇敵魔鬼撒但,撒但是由帶來死的善惡知識樹所表徵。生命是出於神這生命的源頭,神是由發出生命的生命樹所表徵。死與生命不僅分別出於撒但和神這兩個源頭,也是兩種素質、兩種元素、兩個範圍。出死入生就是從死的源頭、素質、元素和範圍出來,而進入生命的源頭、素質、元素和範圍;這是在我們重生時發生的。我們有裏面的知覺,曉得我們已經出死入生了,乃是因為我們愛弟兄;對弟兄的愛(神的愛)是這件事有力的證明。
約書亞記 士師記 路得記(十一)波阿斯與路得豫表基督與召會
在約書亞記至路得記這段以色列人歷史的開始和結束,有兩個顯著的人物豫表基督。這兩個人就是約書亞和波阿斯,他們表徵一個人的兩方面。
在路得記,波阿斯豫表基督以下幾方面。第一,波阿斯是富有且慷慨給與的人,豫表基督有追測不盡的神聖豐富,並且以祂全備的供應照顧神窮乏的子民。第二,波阿斯是路得的親人,贖回瑪倫失去的產權,並且娶了瑪倫的寡婦路得為妻,以產生必需的後嗣,豫表基督救贖召會,使召會成為祂的配偶,好叫祂得著擴增。按照路得記,波阿斯贖回路得並贖回她的長子名分。因此,他成了基督一位顯著的先祖。
那些成為像波阿斯的人,在召會生活乃是柱子(聖殿其中一根柱子名叫『波阿斯』-王上七21)。在聖經裏,柱子是神建造的標記、見證。神的建造乃是藉著在實行身體生活中被變化而成的。那些在召會生活中是柱子的人,乃是一直在神的審判(銅)之下,領悟他們是在肉體裏的人,一無價值,只配死與埋葬。殿裏柱子的柱頂有『裝修的格子網〔如格子架〕和擰成的鍊索形成的花圈』。這些表徵錯綜複雜的光景,而那些在神建造中作柱子的人,在其中生活並承擔責任。藉著格子網的除去和擰成之鍊索的限制,我們就能過信靠神的單純、簡單生活,彰顯基督神聖生命的豐富,為著神在生命裏的建造。
在這明亮而芬芳的故事裏,路得在以下幾方面豫表召會。第一,路得在神的創造裏,在亞當裏是女人,在人的墮落裏是摩押女子(一個罪人),因而成了舊人,具有這兩面,豫表召會在得救之前,是神創造裏的人,也是在人的墮落裏的罪人,乃是『我們的舊人』。第二,路得是寡婦,死了丈夫,為波阿斯所贖回。波阿斯清理了路得已死丈夫的債務,恢復她已死丈夫所失去的產權。因此路得豫表蒙了基督救贖的召會,而召會的舊人乃是已經被釘十字架的丈夫,基督清理了召會舊人的罪,好恢復神所創造而墮落之天然人所失去的權利。第三,路得被波阿斯贖回以後,成了他的新妻子,豫表召會得救以後,因著召會天然的人得了重生,而成了基督的配偶。第四,路得揀選跟隨拿俄米到以色列地,並與波阿斯聯結,豫表外邦罪人聯於基督,使他們有分於神應許的產業。
波阿斯(豫表基督是我們的新丈夫)和路得(豫表召會,其舊人乃是已經被釘十字架的丈夫)的圖畫,是保羅在羅馬書七章一至六節所說的。在神的創造裏,人原初的地位是妻子的地位。人墮落時,取了另一個地位,就是舊人自取的地位。我們的舊人,就是舊丈夫,既與基督同釘十字架,我們就脫離了他的律法,並且歸與新丈夫,就是那永活者基督。
我們信徒有兩種身分,一面有墮落舊人的舊身分,另一面也有作為重生之新人的新身分。我們因為已經釘了十字架,就不再有丈夫的舊身分。現今我們只有正確妻子的新身分,以基督為我們的丈夫,不該再憑舊人活著。在羅馬書七章四節,保羅將葬禮和婚禮放在一起。一面,我們埋葬了,另一面,我們結婚了。我們的舊人,就是舊丈夫,既與基督同釘十字架,叫我們『歸與別人,就是歸與那從死人中復活的,使我們結果子給神』。如今我們歸與復活的基督,祂是我們靈裏賜生命的靈。我們這樣活在這聯結的靈裏,就能活出基督的身體,成為基督團體的彰顯,使三一神得著榮耀。
約書亞記 士師記 路得記(十)路得揀選她的目標,使用她的權利,尋找她的安息,並得著賞賜來為著神的經綸
士師記是一卷以色列慘痛歷史的書,黑暗而腐臭。路得記是士師記的附錄,記載一對夫婦佳美的故事,明亮而芬芳。這故事裏的主角-路得-猶如荊棘中長出的百合花,又如黑夜裏明亮的星。
路得記一章說到以利米勒偏離神經綸中的安息,拿俄米歸回神經綸中的安息,以及路得揀選她的目標。路得記是一卷安息的書,這安息由迦南美地所豫表。在創世記一章神第六日造人,第七日安息了,因為祂達到了祂所願望的,就是人在祂的形像上彰顯祂,並有祂的管治權代表祂。在舊約裏,美地豫表安息,因為聖殿能建造在那裏。神有了聖殿,就能為著祂的國度、管理和行政,得著祂的彰顯和代表。
以利米勒離開美地,意思是他偏離了神經綸中的安息,使自己與神的經綸斷絕。他從猶大的伯利恆,偏離到摩押這拜偶像之地。拿俄米回到聖地,就是從摩押這拜偶像之地回到猶大這以馬內利之地,到了伯利恆這基督出生之地。她帶著她的兒媳路得回來。路得揀選她的目標,與神的選民一同有分於對基督的享受,這使她成為基督重要的先祖,有助於將基督生到人類裏。
路得記二章說到路得這位從異邦背景歸向神的人,使用她的權利,好有分於神選民產業的豐富出產。路得歸回美地後,按著她那寄居者、窮人、和寡婦的三重身分,使用她的權利,拾取收割時所遺落的,這是她的權利不是她的乞討。關於收割莊稼的事,神的條例乃是:以色列人若將田角和收割時所遺落的留給窮人、寄居的和孤兒寡婦,耶和華就要賜福與他們。波阿斯也順從這條例,由此見證他對耶和華大有信心。
路得來到美地以後,就有權利享受那地的出產。照樣,我們信入基督以後,也有權利享受祂作我們的美地。我們信入基督,在我們與祂有生機的聯結之後,就必須開始追求基督,以得著、據有、經歷並享受祂。路得記描繪罪人有分於基督並享受基督的路、地位、資格和權利。照著神的定命,我們信入基督的人有資格和地位,可以支取我們享受基督的權利。
路得記三章說到路得尋找她的安息。路得的婆婆拿俄米對她說,『女兒阿,我不當為你找個安身之處,使你享福麼?』拿俄米知道,作路得丈夫合式的人,乃是波阿斯,因此拿俄米充當『中間人』,以促成路得結婚。在此表徵新約執事就像拿俄米,激動在基督裏的信徒愛祂,以祂作新郎,好接受祂作丈夫。我們若嫁給基督,以祂為我們的丈夫,我們的生活就要改變。路得不僅嫁給波阿斯,她還需要一個家使她得著安息。在此指明,我們不僅嫁給主耶穌,以祂為我們的丈夫,並且要以召會為我們的家,使我們得著正確、充分的安息。
路得記四章說到路得得著賞賜,來為著神的經綸。其中第一部分是贏得一位贖她的丈夫,這丈夫豫表基督是救贖信徒的丈夫。如今我們這些在基督裏的信徒有一位丈夫,祂是我們永遠、現在、和每日的救贖主,搭救我們,拯救我們,救拔我們,脫離一切的難處。第二,路得也清償已死丈夫所負的債。這豫表信徒蒙救贖,脫離他們舊人的罪。第三,路得所得著賞賜的另一方面,是她成為基督家譜中重要的先祖,帶進大衛的王室,為著產生基督。第四,她也延續神所創造的人類這條線,使基督能成為肉體,並將祂的神性帶到人性裏。若要這事發生,我們都需要為基督說話,說出基督,並且將基督說到人裏面。這樣供應基督,必然會以新陳代謝的方式改變我們和我們所照顧的人,使我們變化成為祂的形像。
約書亞記 士師記 路得記(九)以色列人沒有王,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
以色列墮落,在行政、敬拜和道德上變得混亂。以色列人取得迦南地為業之後,沒有聽從神的命令,趕出滅盡所有住在迦南地的七族,結果以色列人事奉他們的神,因而行主眼中看為惡的事(二 10~18)。以色列人離棄了領他們出埃及地的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去隨從跪拜四圍之民的一些神,惹耶和華發怒。神就把他們交在搶奪他們的人手中,又將他們交付在仇敵的手中,甚至他們再不能站立得住。他們無論何時出去,主的手都以災禍攻擊他們(二 11~15)。士師時期可以說是以色列歷史中最黑暗的一段,也是一段慘痛的時期。在那段時間,在以色列人中滿了背叛神、拜偶像(十七~十八章)、內戰(九章)、支派間的對立和爭執(二十~二一章)、淫亂(十九章)、污穢、殘酷的殺戮、以及種種惡行。
『那些日子,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士二一25)。以色列民說他們中間沒有王,這就是說,他們廢掉了神和祂的身分,不承認神的君王身分。雖然神的帳幕在示羅,大祭司有烏陵和土明,但在以色列中沒有行政,沒有管理,因為以色列廢掉了神和祂作他們王的身分;因此,在士師記裏沒有神的彰顯。因著士師時期,以色列中沒有王,以色列人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結果就變得腐爛敗壞。當以色列中沒有王,就沒有權柄,各人就任意而行;這正是現今邪惡世代-世界以及基督教這宗教系統-裏的光景(弗二2,12)。在主的恢復裏,我們需要蒙拯救脫離士師記所描繪的不法,而在神國裏活在神的管治之下,並實行神的旨意。
神是永世的君王,就是那有絕對權柄直到永遠的一位,祂絕不改變(提前一17)。基督生為王,就是那要牧養神子民的掌權者,現今祂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啟十九16,十七14)。我們需要領悟基督是我們的王,在我們心裏掌權,並承認基督在眾地方召會中的君王職分;在眾地方召會中,我們都活在祂的君王職分之下。基督將作為榮耀的王而來,祂是萬軍之耶和華,就是終極完成的三一神具體化身在得勝且要來的基督裏,祂將在神永遠的國裏掌權。『那時必有寶座因慈愛堅立,必有一位憑真實坐在其上,在大衛的帳幕中…。』(賽十六5)。我們若讓基督在我們裏面掌權,帶進國度以及慈愛、真實、信實、公平和公義,我們也會像祂一樣,有這些美德。
我們需要蒙拯救脫離不法,不作行不法的人,並藉著順從事奉神的原則,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乃是不法,在約壹三章四節,『不法』(或,沒有律法)是指沒有或不在神管治人的原則之下。主耶穌說『不是每一個對我說,主阿,主阿的人,都能進諸天的國,惟獨實行我諸天之上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去』(太七21)。祂斥責那些在祂的名裏豫言過,趕鬼過,並行過許多異能的人,因為他們這些『行不法的人』作那些事,是出於他們自己,不是因順服神的旨意而作。我們不能一面事奉神,一面又走背叛的路。願主保守我們的事奉,使我們的事奉是在服從神的權柄與父的旨意的原則裏。
士師記所記載行政、敬拜和道德的混亂,描繪在舊造裏撒但的混亂(啟二十10~二一4)。宇宙在混亂中,這混亂就是今天世上苦難的由來。只要萬物中有這混亂的存在,世上就必定有苦難。宇宙的歷史乃是神的經綸與撒但的混亂的歷史。我們活在混亂、背叛與不法中的人,需要對神的經綸有清楚的異象。我們需要被這異象管治、控制並指引。得勝者征服在舊造裏撒但的混亂,並且為著新造完成神聖的經綸。得勝者不是從撒但的混亂裏被拯救出來,乃是勝過撒但毀壞的混亂,而在建造的神聖經綸裏得勝。當得勝者忍受混亂時,他們『在基督耶穌裏的恩典上得著加力』(提後二1),能彀為著神聖的經綸站住,且活出神聖的經綸。
約書亞記 士師記 路得記(八)基甸作神大能勇士的內在意義
基甸被神興起作神大能的勇士,為神所差,以拯救以色列人脫離米甸人的欺壓。我們必須看見基甸成功的內在意義。
基甸仔細聽神的話。主總是願意開通我們的耳朵,好聽見祂的聲音,使我們能照著祂的經綸看事物。基甸順從神的話,照著神的話行動。在新約裏我們有基督順從並服從的生命,我們若照著靈而行,就會自然而然滿足律法義的要求。我們來就近律法時,若只是關切字句的誡命,我們所有的就是律法在殺死人的字句這一面。然而,我們若將律法的每一部分當作我們所愛之神呼出的話,我們就會有律法賜生命之靈的這一面;然後,律法會發揮功用,將神自己作為生命,分賜到我們這些愛祂的尋求者裏面。
基甸拆毀巴力的壇,砍下木像。神恨惡偶像。就內在一面說,當我們裏面所愛的任何事物,超過了主,並在我們的生活中頂替了主,那就是偶像。基甸犧牲了他與父親的關係,以及他在社會的享受,為要跟從耶和華。
由於以上因素,基甸得了經綸的靈降在他身上,成為一個大能的人。這給我們看見一個與神聯結的人,就是神人,如何實行神的話並完成神的經綸。
我們必須認識己,看見我們自己是至微小的。我們必須看見屬天的異象,就是基督乃是神永遠經綸的中心與普及。我們必須照著神那美好、可喜悅、並純全的旨意,將自己獻上給神,當作活祭,有基督身體的實際和生活。我們必須是聽見並回應啟示錄二、三章裏主對得勝者之呼召的人。
我們必須為著主的見證,拆毀我們心中、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偶像,領悟一面神引導我們進入對基督作生命、亮光、能力的享受,另一面神是信實的,容許我們有經濟上的困難、情感上的痛苦、身體上的痛苦和失去天然的長處,好使我們接受基督作我們的滿足,被基督充滿,並讓祂在凡事上居首位。
得勝者如何蒙揀選,見於那三百人如何被選上。首先,那些想要榮耀自己或懼怕膽怯的都可以離開。其次,在喝水的試驗中,直接用嘴喝水的人,都被神剔除;凡用手捧水到嘴邊喝的人則被神選上,因為他們是否認己的人,能殷勤留意仇敵的任何攻擊。
神給基甸三百人,使他們成為一體,由輥入米甸營中的『一個大麥圓餅』所表徵,使米甸人被擊敗,並使神得勝。他們如同一人,表徵在那靈裏合一,並在身體裏生活。他們在復活裏,由先熟的穀物大麥所表徵,調和在一起,成為一餅,表徵召會。
基甸和他的三百人追趕米甸諸王時,雖然疲乏,還是追趕。因著我們蒙了神的憐憫,在神永遠經綸的實際裏盡職並生活,我們就不喪膽。我們可能勞苦到疲乏的地步,但我們的勞苦是照著神在我們裏面大能的運行。
士師記也記載了基甸的失敗,我們必須看見基甸失敗的關鍵內在的意義。基甸不仁慈,殺了不支持他的同胞。基甸放縱肉體的情慾,有許多妻妾。基甸貪戀百姓所奪的掠物,又從百姓取得的金子製造了一個以弗得,這以弗得成了以色列人的偶像,敗壞了基甸的家和整個以色列社會。
士師記是關於享受那豫表基督的美地。基甸的成功指明得著絕佳的機會享受基督,而他的失敗指明失去享受基督的機會。基甸放縱性慾並貪戀金子,導致拜偶像。貪婪就是拜偶像,淫亂和貪婪都連於拜偶像。基甸死後,以色列人的墮落開始於離棄耶和華他們的神,並且敬拜迦南人的偶像;結果他們就放縱肉體的情慾。
在基甸的成功裏,他將自己聯於神,但在他的失敗裏,他將自己聯於撒但。離棄神而與撒但聯結,就是進入這惡者裏面內在的野心裏。
我們沒有權利與理由離棄神。我們必須接受祂,愛祂,尊重祂,尊敬祂,看重祂,高舉祂,緊聯於祂,並棄絕撒但到極點;這樣我們就必蒙福。
約書亞記 士師記 路得記(七)神興起底波拉作以色列的士師並作以色列的母,她實行女人對男人的服從,以守住神的定命,並將全以色列帶進正確的等次,服在神的作王和作頭之下
士師記的記載表明,以色列人因著厭棄神作他們的王,而得罪了神。這含示我們今天作為神的子民,若厭棄神作我們的王、我們的主、我們的頭、和我們的丈夫,這在神眼中是極大的惡事(撒上八7,十二17,19)。我們該不斷接受、經歷並享受祂,使祂成為我們的祝福,也使我們對眾聖徒和眾召會成為祝福的管道。這就是為甚麼馬太福音一章一節先說到基督是大衛的子孫,再說到祂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因著我們是背叛的,我們需要悔改,接受基督作大衛的子孫,在我們裏面掌權。這樣,我們就享受祂作祝福(亞伯拉罕的子孫),就是經過過程、終極完成為包羅萬有之靈的三一神之福(加三14,16,29)。
在士師記四章,以笏死後,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所以耶和華把以色列人交付於迦南王耶賓手中。這時,因以色列男人在神命定的領頭功用上失敗,神就興起一個女人底波拉作以色列的士師。底波拉實行女人對男人的服從,以守住神的定命,並將全以色列帶進正確的等次,服在神的作王和作頭之下。底波拉的興起,改變了整個以色列的光景。
在聖經裏,正確的女人指明服從神,守住神定命的人;這是以色列在神面前該採取的地位。但以色列違反神的定命,離開作神妻子的地位,離棄神,轉向眾多的偶像,落入悲慘的情況和光景裏。然而在士師記五章,底波拉雖滿了能力、才幹、眼光和遠見,卻非常服從。當這卓越不凡的婦人領頭實行女人對男人的服從,全國就進入絕佳、正確的等次。
今天,召會中的姊妹第一且最大的功用乃是服從;如果姊妹們能學這個功課,召會就必剛強、豐富且得更新。要能服從,就需要生命的供應、恩典的享受、十字架的作工、以及否認己。主一生都是服從的,祂給了我們服從和順從的生命(腓二5~11)。滿有基督的人就滿有服從。
底波拉除了被神興起作士師,也作以色列的母(士五7)。根據羅馬書十六章,當召會生活在實行上達到頂峰時,每個召會都該有一些真實的母親,如保羅在十三節所說,『問…魯孚和他母親,也就是我的母親安』。使徒保羅有屬靈的母親,指明在羅馬的召會生活裏,聖徒藉著基督的釘十字架與復活,有了生命的轉換。按約翰福音這卷講生命的書,在十九章裏,本來約翰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馬利亞也不是約翰的母親,但憑著基督釋放生命的死,憑著祂分賜生命的復活,並憑著祂與他們生命的聯結,祂所愛的門徒就能與祂是一而成為祂母親的兒子,祂母親也能成為祂所愛之門徒的母親(26~27)。這就是轉換並變化過的生命。姊妹們若操練作真實的母親,就會照顧一些屬靈的兒女。盼望姊妹們都看自己是服事的護士,在召會這真正的醫院中護理看顧;並憑著禱告作服事的姊妹,憑著愛這極超越的路作慈愛的母親,好幫助有需要者和年幼者。
我們在士師記五章看見,因著底波拉作以色列的士師並作以色列的母,所以那時在神百姓中間,有『心中定大志的』,也有『心中設大謀的』(15~16)。定大志是作一個決斷,設大謀是定一個計畫,要向主活並活出主,為著祂現今的恢復,建造祂的身體,豫備祂的新婦,並引進祂國度的實現(林後五14~15,羅十四7~9,啟十九7~9)。
今天,我們都需要渴望並禱告要像底波拉在她的歌末了所描述的那些人:『願愛你的人如日頭出現,光輝烈烈』(五31)。聖經應許,得勝者要被醫治的基督作為公義的日頭重新構成,在他們父的國裏,發光如同太陽(瑪四2,路一78~79,太十三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