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
保羅書信中所啟示經歷基督極重要的方面(二)李常受文集一九八一年第一冊

保羅書信中所啟示經歷基督極重要的方面(二)李常受文集一九八一年第一冊
本段係李常受弟兄於一九八一年十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在南韓首爾,以及十一月二十八至三十日,在日本東京所釋放的信息集成。
信息內容
第三章是『照著靈而行』,第四章論到『基督徒生活是坐席並享受的生活』。
真理要點
一、在舊約和新約中,『靈』這個字都用來說到神。舊約中,『靈』的希伯來文是ruach,如阿克。新約中,『靈』的希臘文是pneuma,紐瑪。如阿克和紐瑪的意思都可以是『風』、『氣』或『靈』。這指明神的靈和人的靈就像風或空氣。約翰福音三章八節說,『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那裏來,往那裏去;凡從那靈生的,就是這樣。』英文用源自『紐瑪』的形容詞(pneumatic)來指『充滿氣』的意思,如同形容充滿氣的輪胎。我們這些信徒都該滿了那靈。我們若缺少那靈,就會像因為輪胎沒有氣而開不動的車子。
二、賜生命的靈是包羅萬有的『飲料』,有許多成分加入其中。第一種成分是神性。藉著成為肉體,人性的元素也加進來。此外,藉著基督在地上的三十三年半,為人生活的所有經歷也加進來了。末了,基督之死所成就並祂的復活所達到的一切也加進來。這樣,基督在復活裏成了包羅萬有賜生命的靈。神性、人性、基督的為人生活、祂包羅萬有的死、死的功效、祂復活的大能、和復活的生命全都在那靈裏。
三、神吩咐祂在舊約中的百姓要來在一起守節,不要作工,而要喫喝並安息,百姓喫喝,並且獻祭給神作神的食物。神沒有告訴祂的百姓說,要一年三次來在一起跪拜祂並敬拜祂。反之,神告訴祂的百姓,要到祂這裏來喫喝、歡樂並享受,這是真正的敬拜。新約經常記載主耶穌和祂的跟從者一同在桌子前坐席。桌子就是喫喝的地方。桌子,原文的意思可以是『筵席』。主的桌子就是筵席。主設立祂的筵席時,祂擘開餅,遞給門徒,對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要記念主就要喫祂。
生命經歷
一、在我們初次悔改並禱告接受主時,我們可能經歷到自己像鷹一樣,在高空翱翔,人生的苦難和一切,對我們都不再是難處了。我們覺得萬有,包括魔鬼、罪和世界,都在我們的腳下,我們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我們接受了賜生命的靈。因為我們裏面有那靈,就不再是『癟氣的輪胎』,而是充滿了『紐瑪』。我們的靈與包羅萬有賜生命的靈是一,哥林多前書六章十七節說,『與主聯合的,便是與主成為一靈。』我們與主成為一靈,我們的靈調和著神的靈。
二、要過正確的基督徒生活,其簡單、有效的祕訣乃是操練與主成為一靈,並照著靈而行。我們若照著靈與配偶談話,就不會爭執或發脾氣。我們若照著靈購物,可能就不會買某些東西,甚至不會去某些商店。我們越操練照著調和的靈而行,就越能禱告、唱詩、禱讀、並與主交通。照著靈而行就是活基督,這乃是過得勝生活的路。
三、我們若只在聚會中喫主,沒有在個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喫主,聚會中就不太有可喫的。聚會中的喫,端賴我們個人生活的喫,因此,我們需要每天都與主有個人的接觸,藉著禱告、讀經、禱讀、呼求主名、並留在祂的面光中,而有個人的喫。甚至當我們在工作時,也可以呼求主或消化一節聖經,晚上我們可以用一些時間禱讀祂的話並讚美祂。我們越喫,就越被基督充滿並浸透,我們滿帶基督來聚會,聚會就會是豐富的筵席。
問題研討
一、舊約和新約中所提到的『靈』,分別用哪個希伯來字和希臘字?其意義是甚麼?
二、正確的基督徒生活,其簡單、有效的祕訣為何?
三、我們如何在召會的團體聚集中有更多可喫的?
耶利米書與耶利米哀歌結晶讀經(一)心裏柔細的神那心裏柔細的申言者耶利米
耶利米生為祭司,卻蒙神呼召,不只作以色列國的申言者,也作列國的申言者;因此,他是祭司申言者(耶一1,4~8)。耶和華立耶利米在列邦列國之上,為要拔出並拆毀,毀壞並傾覆,建造並栽植(10);拔出、拆毀、毀壞,就是耶和華使之傾覆;建造並栽植,就是耶和華使之升高。這與耶利米這名的兩個意義-『耶和華使之升高』和『耶和華使之傾覆』-相符。
耶和華使耶利米成為堅城、鐵柱、銅牆,抵擋全地,就是抵擋猶大的君王、首領、祭司、並那地的眾民;他們要攻擊他,卻不能勝過他(18~19)。在地上,在神與反對祂、抵擋祂的人之間,一直有爭戰。神差遣祂的軍隊-一個名叫耶利米的青年人-與那些反對祂的人爭戰。耶利米是為神說話的得勝者(一9~10,二1~2)。神大體的子民荒涼了,就需要有些人興起作神的得勝者,以維持神所設立的見證。啟示錄二、三章裏的得勝者就是申言者之豫表的應驗。
耶利米書說到神柔細的心加上神的公義,這是該書特別的特徵和地位(九10~11,二三5~6,三三16)。我們的神是心裏柔細的,滿了憐恤和同情,但祂也是絕對公義的。神的愛包含祂柔細的關切、憐恤和同情;甚至在懲治祂的選民以色列時,祂向他們也是憐恤的(哀三22~23)。耶和華自己因同情祂的百姓而哭泣。
耶利米書也是一本自傳,耶利米告訴我們他的情形、他這個人、和他的感覺,顯示他柔細的心。神是柔細、慈愛、憐恤並公義的;在心裏柔細這點上,耶利米與神完全是一;因此,神能使用申言者耶利米來彰顯祂,為祂說話,並代表祂。耶和華進來管教虛偽的敬拜者,而耶利米申言者的反應非常柔細,富有同情和憐恤。耶利米替神哭泣;他的哭泣表達神的哭泣。因著耶利米時常哭泣,甚至慟哭,所以他被稱為哭泣的申言者。當神的靈臨到耶利米,把祂的感覺放在耶利米的靈裏時,申言者纔能把神那個傷痛的感覺發表出來。我們讀耶利米書時會覺得,他雖然哭,他的情感是受過訓練和約束的,所以神能臨到他,用他來發表神心中傷痛的感覺。
要讓神能藉著我們得著充分的發表,我們需要有屬靈的情感,彼此相待要心存慈憐,能流淚的服事神(雅五11,出三四6,詩一○三8)。屬靈的人是情感豐盛的;我們越屬靈,情感就越豐盛。當神作工的時候,每一次的責打,每一次的對付,都是把我們的感覺弄到比從前更細嫩、更敏銳;這乃是外面的人被拆毀最深的功課。在召會生活中,我們相待需要心存慈憐;我們不該審判、定罪作我們同伴的信徒,乃要以恩慈待他們,心存慈憐,饒恕他們,正如神在基督裏饒恕了我們一樣。我們越經歷基督作我們生命的供應,我們就越心存慈憐。我們若心存慈憐,就會饒恕別人。使徒保羅服事主,常常流淚,並且流淚的勸戒聖徒。當我們活在靈裏,以魂作器官,就能流淚的服事主並勸戒聖徒。
保羅『由於許多的患難,和心中的困苦,多多的流淚』,寫信給哥林多人(林後二4)。在哥林多後書七章,保羅所表達的是對哥林多信徒深摯、柔細且親密的關切;他的話非常摸著人。在召會生活中,當我們經過流淚谷(巴迦谷),神叫這谷變為泉源之地;這泉源就是那靈(詩八四6)。我們越在錫安大道上流淚(詩八四5),就越接受那靈;我們流淚時,就被那靈充滿,那靈也就成為我們的泉源。我們所流的眼淚是自己的,但這些眼淚帶來泉源,成為秋雨,就是那靈作福分(亞十1,加三14,弗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