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召會網站

台北市召會臉書專頁

你也是這個大家庭的一分子嗎?你也有使用臉書嗎? 快到台北市召會粉絲專頁,關心召會的動態,享受身體的豐富,將基督分享出去!

兒童暑期品格園

讓我們一同關心召會下一代,重視孩子的品格教育。
📢 「台北市召會主日話語服事」頻道更新通知

 報告及代禱事項:

 請聖徒為萬人祈求禱告、代求並感謝。廣傳福音,使人人得著救恩。

  

 共同追求進度

 


真理

利未記結晶讀經(二十二)禧年(一)

利未記二十五章八至十七節裏的禧年,作為豫言記載在以賽亞書六十一章一至三節,實際的應驗在路加四章十六至二十二節。禧年有兩項主要的福分,就是各人歸回失去的產業,並從奴役得著釋放。每一個賣了他所分得美地一分產業的,在禧年要歸回自己的產業,而無須付贖價;並且凡賣了自己作奴僕的,要重得自由,歸回本家。歸回自己的產業以及得自由歸回本家,表徵在新約的禧年裏,信徒已經歸回神,就是他們所失去神聖的產業,並且從一切捆綁得釋放,回到召會,就是他們神聖的家。

在舊約的豫表裏,禧年持續一年之久,其應驗卻是指整個新約時代,恩典時代,這是神悅納歸回的罪囚的時候,也是那些在罪的捆綁下受壓制的人享受神救恩之釋放的時候。信徒在恩典時代對禧年的享受,就是享受基督作為神給他們的恩典,這享受要帶進千年國裏對禧年完滿的享受,以及在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裏最完滿的享受。

禧年乃是基督作為恩典,藉著祂的恩言分賜到我們裏面,給我們享受的年代;新約的禧年乃是我們得救的狂喜年代。新約時代就是狂喜時代,基督徒乃是狂喜的人;若是我們從來沒有在神面前狂喜過,就表明我們對神的享受不彀。『禧年』的意思就是無憂無慮、無牽無掛、無缺無乏、無病無災,甚麼難處都沒有,甚麼都是好處;因此,一切應心,萬事如意,逍遙自在,狂喜歡騰。所以我們必須接受主耶穌在我們裏面作真正的禧年;我們得著了祂,就有神作我們的產業,並且能蒙拯救脫離罪和撒但的轄制,而有真正的自由與安息。我們若沒有讓基督在我們裏面活著,也不憑基督活著,我們就還沒有實際的活在禧年裏,並且我們的心若放在主以外任何的人事物上,乃是拜偶像,結局都是苦惱,一切就都是難處,凡事都沒有禧年。因為只有當這位包羅萬有的基督給我們得著了,給我們享受了,我們纔可能一切應心,萬事如意;不是外面的人事物,乃是裏面的基督,能叫我們安穩無憂的面對各樣的環境。

路加福音四章禧年的宣揚,控制了整卷路加福音的中心思想,而十五章浪子的比喻是禧年絕佳的例證。浪子離開父家,賣了產業,也賣了自身。器皿的內容就是器皿的產業,而人乃是神的器皿;因此,人如果沒有神作產業和享受,就是空的、窮的。亞當沒有接受生命樹時,就失去他享受神的分;世上一切不信的人都失去神作他們的產業和享受,並且將自己的肢體賣給罪,成為罪的奴僕,所以人生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人生的實況乃是虛空的虛空,都是捕風;而且墮落的人沒有真實的住處,他們都是漂泊、流浪、無家可歸的,因為神是人真正的居所。

有一天浪子歸回產業,回到父家,那就是禧年,就是自由;那也就是一切應心,萬事如意。神在救贖裏作了我們的產業,給我們享受;得救就是歸回我們的產業,回來歸向神,重新享受神作我們的產業。得救就是得著神;我們有了神,就甚麼都有了;我們沒有神,就甚麼都沒有了。神在基督裏作了我們的福分,但許多基督徒不快樂,像燈不亮,因為他們沒有『打開開關』,就是沒有以神作他們的分。

父親悅納兒子,兒子回到父親那裏並歸回父家,對兒子來說,這就是禧年,恩年。神在基督裏作了肥牛犢,給悔改歸回的浪子享受。這符合利未記二十五章十一至十二節,那裏說,在禧年的時候不要種,也不要收,只要喫和享受;我們一悔改歸向神,接受主耶穌,我們裏面就得著神,這也就是我們禧年的開始。我們不是父親的雇工,乃是眾子享受祂,並能一直享受神作我們的產業,從現今直到永遠。

利未記概論下冊(第三十四篇)

1049-Book

利未記概論下冊(第三十四篇)

本書係李常受弟兄於一九五九年十月五日起,在台北帶領為期三個多月之事奉訓練,其中關於讀經的第五部分信息。

信息內容

第三十四篇『利未記的豫表(二十七)許願奉獻(一)人的奉獻』。

真理要點

一、利未記開始於人如何與神接觸,親近神,和神一同有所享受;到末了一章結束於這樣享受神的人,要如何許願奉獻給神,好讓神得著享受。這啟示我們能享受神那豐富的產業,還能將有餘、豐富、富餘獻給神,作神的享受。利未記二十七章論到許願奉獻在豫表上的意義,一至二十五節論到四種許願的奉獻:一,把人奉獻;二,把牲畜奉獻;三,奉獻房屋;四,奉獻田地。這指明,一個真正奉獻的人,是先把自己獻給神,再獻上他所有的。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八章說到,馬其頓眾召會在患難中受大試驗的時候,他們充盈的喜樂,和極深的貧窮,匯溢出豐厚的慷慨;他們是先把自己獻給神,後將財物獻上,為神使用;這乃是奉獻的基本原則。

二、在一至二節『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要對以色列人說,人許特別的願,所許的人要按你所估的價值歸給耶和華』。這給我們看見,當人將自己奉獻給神,這人必須經過神的估價。這指明我們在神面前的分量、身量如何,斷定我們在神面前的價值。在三至七節,摩西將以色列人分作四種身量,或說四種年齡。這給我們看見,每個人在神面前各有其分量和價值,這不是人的評論或定規,乃是按著神的定規和估量。當人一奉獻,在神面前就有價值和分量。一個沒有奉獻的人,他在神面前就沒有估價。在奉獻的事上,神一點不勉強人;一個人若不將自己擺在神手中,神就不予以估價。什麼時候人肯奉獻,什麼時候他就變作有價值了。

三、在八節說到,『他若貧窮,出不起你所估定的價,就要叫他站在祭司面前,祭司要按許願人的力量估定他的價』。這意思是,按照聖所的舍客勒,也就是按著神的原則和規章說,他應當出這麼多,但因他貧窮、出不起,於是有了第二種估價。第一種估價是神的估價,第二種估價是祭司的估價,按照人所能的估。讚美神,我們不僅有摩西所豫表的神,還有亞倫這祭司所豫表的基督。按我們屬靈的身量和年紀說,應該出那麼多;但按我們屬靈的實際說,卻因貧窮而出不起。這時,我們可以到祭司所豫表的基督面前,使我們能夠照著所能的估價。

生命經歷

一、不管人在神面前的價值和分量是多少,只要人一奉獻,就蒙神悅納。神何等願意人享受祂的產業,並在享受之後將自己奉獻給神。儘管我們的奉獻裏,有軟弱、貧窮、殘缺和不足之處,甚至我們有心願而出不起代價時,神甚至替我們想辦法,按我們所能的奉獻,仍然悅納我們的奉獻。神不會選擇或捨棄,只要人肯奉獻,神都悅納。人有什麼價值,神就悅納他多少,神乃是寬大有恩、將就人的,對於人的奉獻,他沒有不悅納的,就怕我們不奉獻。神何等急切要得著人,願意得著人,只要人肯給祂得著。

二、人的估價乃是按著聖所的舍客勒,也就是按著神的估價。一面,我們在神面前要學厲害的功課,不論斷也不評論任何人或事;因估價不在於我們,乃在於神。若我們妄自對人或事有所論斷,我們就會成為肢體畸形、越過度量的;這會使我們不夠資格盡祭司的職分。另一面,我們要得著安慰,知道所有的估價都在於神;神對我們的所是和所作,自有祂的評論。我們對主該起敬畏的心,因為無論人如何評論,都算不得數;所有的查驗都要按聖所的舍客勒,就是按照神的估價來定規。

問題研討

一、利未記二十七章論到那四種許願的奉獻?

二、人如何在神面前有價值?

三、估價在於誰?我們該如何看待別人?